PD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tc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健康。研究其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妇产科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是血管生成依赖性的,肿瘤细胞可产生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肿瘤的发展。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微血管密度(MVD)是衡量血管生成的定量指标。文献报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多种肿瘤的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国外报道较少,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探讨PD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为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和子宫内膜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标本40例。另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标本2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标本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找新生血管最密集区,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染成棕色的单个细胞和细胞丛,并以此作为一个血管,计数结果以3-5个高倍视野中的血管均数表示MVD。用PDGF的相应抗体检测PDGF的表达,于400倍光镜下观察切片,数码相机采样,输入显微图象分析系统(MetaMorph/DP10/BX41),将细胞的染色强度转变为量化指标,计算其平均光密度(OD)值。PDGF、MVD在组织中的定量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包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显著标准。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 1、MVD在正常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中的表达逐渐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在正常子宫内膜,浸润浅肌层者与浸润深肌层者中的表达逐渐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 2、PDGF在正常内膜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而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要显著高于在正常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中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分化与低分化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高分化中的表达要低于在中、低分化中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在有肌层浸润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在浸润浅肌层者中的表达与浸润深肌层者无统计学意义。 3、用spearman相关分析MVD与PDGF表达的关系, MVD与PDGF的相关系数为r=0.848,MVD与PDGF成正相关。 结论: 1、随着子宫内膜癌的进展,MVD增高,表明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血管生成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MVD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判断有较重要的价值。 2、PD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这些变化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作用。PDGF在中低分化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且与肌层浸润无明显关系,说明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挥作用。 3、MVD与PDGF成正相关,说明PDGF在子宫内膜癌的血管生成中起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  氯胺酮(ketamine,KTM)和吗啡(morphine,Morp)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但联合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和吗啡的最适剂量仍未明确,本研究纳入中重度急性疼痛患者,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