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荧光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血样中卟啉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yuehe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步荧光技术具有简化谱图、减少光散射、提高选择性等优势,适合于多组分混合物的分析。该技术近几年与具有较好“数学分离”功能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能更好地以“光谱分辨”结合“数学分离”克服多组分体系中光谱严重重叠这一难题,从而在复杂体系的解析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本论文致力于发展简便快速,并能同时测定血液中多种卟啉的同步荧光分析方法,通过结合导数技术消除基体干扰或化学计量学方法来解决多重共线问题。论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文献综述。首先介绍卟啉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以及卟啉的分析方法;然后阐述了同步荧光法的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以及同步荧光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设想。 第二章综合考察荧光强度,稳定性及萃取全血中卟啉的可行性等影响因素,得出N,N-二甲基甲酰胺是一种非常稳定的且能用于测定全血中卟啉的新型溶剂的结论。利用该溶剂萃取全血中的卟啉,建立了同时测定全血中痕量锌原卟啉和原卟啉的三维荧光-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和导数恒基体同步荧光法,并考察了两种方法的检测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实际全血中两种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前者为(82±9)%,后者为(85±10)%,且两种方法测定20份全血样时获得的相关性良好。 第三章提出了非线性可变角同步荧光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来同时分析全血中的原卟啉、尿卟啉和粪卟啉。该法一次光谱扫描只需30s,简便快速。三种卟啉的检测限依次为:0.40、0.20和0.15nmol/L。实际全血样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原卟啉(86.5±4.2)%,尿卟啉(89.6±2.3)%和粪卟啉(89.8±3.9)%。 第四章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超微量血细胞中原卟啉、粪卟啉和锌原卟啉的导数恒基体-非线性可变角同步荧光法。该法一次光谱扫描就能同时分辨出光谱严重重叠原卟啉、粪卟啉和锌原卟啉,并且三者的检测限依次为:0.58、0.21和0.05nmol/L。实际血细胞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原卟啉(82.5±9.1)%,粪卟啉(83.5±7.8)%和锌原卟啉(89.2±13)%。将所建立的导数恒基体-非线性可变角同步荧光法用于20份血细胞样品的测定,测得的总原卟啉的含量与传统荧光法的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
其他文献
生物传感器在医疗、医药、生物工程、环境保护、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可以较大的提高传感器的响应性能。开发可以用于检测疾病标志物,进行临床疾病的快速诊断以及流行病的现场筛查与群体监控等方面的生物传感器是当前医学上新颖而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论文将多种不同的纳米材料与适宜的检测手段联用,以霍乱毒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甲胎蛋白等疾病标志物为检测对象,构建了
防城港分行去年以来 ,在新一届党委的领导下 ,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总行、区分行的工作部署 ,紧密联系防城港分行的工作实际 ,坚持以党风
Nafion膜和聚噻吩衍生物作为功能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结构、电子、机械及光学特性而在修饰电极、传感器和生物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ATP作为调控剂在Nafion膜
化学修饰电极(CME)是当前电化学、电分析化学方面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而电极材料及其性能又是影响电化学反应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开发新型的电极材料和性能优异的修饰剂一直是
在血管形成血栓是产生冠脉血栓(冠心病)和脑血栓等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防止血栓形成,发明抗血栓药物已成为科研重要课题。凝血酶属于胰蛋白酶家族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在血液凝聚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血管组织损伤时,引起血浆因子,组织因子及血小板的释放,从而导致凝血,因此以凝血酶靶点,研究新型抗凝血药物成为一大热点。目前已报道的抗凝血药物由随机筛选得到,国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