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American Women's Silence-Breaking in the Interactive Dynamics of Gender and Race: A Stu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承受第二性别的身份存在所带来的痛苦,华裔美国女性同时会潜意识地纠结于固有的中国文化根源和异国生活现实之间,在内心思想深处面临一个在回应民族认同和融入现居住国主流社会之间进行选择的困境。汤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在其自传体小说《女勇士》一书中,用无可比拟的艺术敏感和丰富强烈的的感性色彩,对华裔美国女性生活经历中的性别和种族双重困境进行了探究,展现了华裔美国女性为打破已久的沉默所做出的不断努力。
   本文从性别和种族交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作者在描述和展示华裔美国女性生存经历上的贡献,并对书中华裔美国女性令人窒息的沉默生活模式进行了分析。同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身为既是作者也是女主人公原型的汤婷婷,作为华裔美国女性,是如何同时面对让自己困惑的中国种族身份根源和同样复杂的美国现世教育成长经历,并最终对一个沉默华裔美国女孩演化成为一名用文字武装自身的女勇士作家的这一沉默打破历程进行了探究。另外,该研究对汤婷婷在打破父权制和东方主义思维体系方面上的局限性进行了辩证性探讨和分析。简言之,在《女勇士》研究的基础上,当代华裔美国女性怎样遭受着性别和种族带来的双重困境,怎样在思想上打破和超越种族、性别、民族认同等一系列传统社会文化因素的限制和束缚以及怎样最终打破沉默的这一主要问题在文中被详细进行了研究。女性主义和东方主义是在该研究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文学批评理论。
   该研究现阶段的暂定科研结论为:第一,除了第二性别带来的困境,华裔美国女性其自身固有的两种相互矛盾的文化及种族背景所带来的一系列强加性的思想偏见和外部限制也让她们的个人生存模式寻求及身份认同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第二,承受着男女两世界和东西方两文化所带来双重压力的华裔美国女性,在寻求自我过程中需要对美国主流社会文化进行有意识的妥协并同时摆脱中国民族性中的糟粕,以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来容纳她们作为华裔美国人真实的种族和性别上的归属需要。第三,华裔美国女性应该发展和寻求的存在身份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她们的美国性和亚洲性同时和谐存在,并是一个能够让她们能以具有独立自身声音的一个完整人存在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沉默的女性而存在的身份。另外,打破沉默并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是在寻求身份认同的首要前提。但是,这样的一个身份存在模式对于当今华裔美国女性是否具备必要性或是现实性值得我们的进一步探讨。
   除了理论研究价值以外,该研究对于华裔美国女性以及整个海外流散华人群体最终打破沉默以及对于他们的身份认同和生存模式的建立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该研究能帮助海外流散华人对他们长久以来认为貌似真实而并非必然的身份困境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对原籍国文化、种族性别以及自身身份认同等观念进行思想重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当今世界面临的不可阻挡的跨国移民和跨国主义的浪潮,华裔美国女性已逐步演变发展成为不再被文化、种族以及性别狭隘论所限制和定义的跨国世界主义群体。所以,该研究也让华裔美国女性开始思考她们是否有可能选择一种流散精神世界主义存在作为一种潜在的生活模式而不是一定要让其自身陷于所谓的身份寻求困境所带来的沉默之中.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本文以青年女作家魏微自1997年至2007年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题材、主题、艺术特色三个方面来分析小说创作。并将其小说创作置于九十年代以来女作家创作的总体格局中加以考察。全文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分析和归纳魏微小说创作的题材和主题类别。从“70后作家”再到获得鲁迅文学奖,魏微从面向自我到关注大众,其写作经历了城市青年女性私人生活、个人视角下的乡村生活、城市大众生活等题材的变化。在题
学位
期刊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能力相当的学生学习成绩却大相径庭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有些学生甚至因学习成绩不及格而退学。由于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样的。传统观念中,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取决于个人能力的高低。(Sternberg,1997;Zhang,2002)近几年,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了许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其他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个体差异因
学位
作为华裔美国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谭恩美的作品从《喜福会》开始便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作品畅销于通俗文学市场以及学术研究界。谭恩美的作品中生动的女性形象及细腻的女性关系一直吸引并感动着数以万计的读者。她擅长描写母女关系,并在作品中对母女之间从冲突到相互理解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除此以外,她的作品中对华裔女性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沉默现象也有较多关注,并从心理方面和文化角度揭示了造成这种
张爱玲(1920-1995)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少有的可以用中英双语写作与翻译的女作家,其创作与翻译几乎同步发生,相伴始终,而其中英自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她的晚年生涯。自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集作者与译者于一人,自译作品是译者创作生命的延续,因此也呈现出不同于一般翻译行为的特点,对自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反思现行的翻译标准与原则,而张爱玲的自译极具典型性与代表性,对其自译作品的研究
学位
本文旨在研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和对译文的评价作用。通过对《汤姆·索亚历险记》汉译本的对比分析,本文论证了功能对等理论对指导和评价儿童文学翻译的适用性,同时也探讨了儿童文学合理的翻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沦指出,翻译不应拘泥于形式,为了实现内容和信息上的对等,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对原文的形式和结构作必要的调整,以使最终译文读者阅读译文时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所产生的反
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语言迁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语言迁移理论的分析,验证母语对英语习得的具体影响。只有少量研究设计到语言迁移在句法层面上的体现。其中,能详细具体地专门分析和讨论当代中国大学生写作中的句法迁移的几乎没有。本文作者以错误分析为理论基础,对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作者邀请山东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