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精华的荟萃之地,是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生动见证。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相融合,成为了历史文化名城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日渐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和地方特色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砝码。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开始特别强调城市文化与经济的综合联动,甚至将历史文化遗产当作“摇钱树”,打着“文化传承”的旗帜,大肆地进行旅游经济开发。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的视角,运用多学科知识交叉论证,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曲阜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本文认为,曲阜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问题体现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文物古迹屡遭破坏;名城保护规划质量有待提高,落实不够到位;大规模的复古、仿古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文物保护环境;过度追求“名城保护”,造成老城区经济衰败;“文化建设项目”背后存在“圈地”现象;政府信息缺乏透明度,公众参与程度严重不足。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体系还很不健全的背景下,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而多部门共同管理的体制非常容易产生管理真空。经过分析研究,本文立足于社会科学的角度,通过借鉴国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对曲阜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一是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体系,确保各项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二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设立专职主管部门;三是健全名城保护管理的监督机制,建立封闭式的监管系统;四是实行第一责任人问责制,以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五是深化政务公开,大力推进公众参与。本文希望通过对山东曲阜的个案研究,可以为地方政府决策部门起到一定的咨询作用和模式参考,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延续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虽然涉及许多技术性的问题,但归根到底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笔者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可以成为一个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见证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发展的文明财富聚集地,一个让当代及后代人民平等享有幸福生活权利的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