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英汉语言里,中文类词缀如“门”,“软”,“族”和英文类词缀如“-wise”,“-soft”大量存在。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对这类现象的出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几十年的研究中,语言学家逐渐达成了共识:类词缀是介于自由语素与词缀之间的动态发展中的构词成分。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和分析英汉类词缀,重点讨论英汉类词缀在语法化过程中的生成机制,同时将英汉类词缀进行对比得出相似性与差异性。首先,根据类词缀的三个特征(语法化、位置固定和能产性)将收集到的一百多个“假定类词缀”进行重新分析并最终确定二十个现代汉语中的类词缀。接着,详细分析汉语类词缀的语法化机制,结果表明除了隐喻和泛化,语言接触是现代汉语类词缀中最重要的语法化机制。其次,依据类词缀的三个特征,依次对收集到的英语类词缀进行验证并确定十三个英语类词缀。接着,重点讨论英语类词缀的语法化机制。隐喻,泛化和转喻是公认的英语类词缀的语法化转化机制。然而,由于英语的影响力,语言接触并不是英语类词缀的生成机制,取而代之的是语义增生和古英语的继承。最后本研究从相似性和差异性两方面对汉英类词缀进行对比分析。其相似性分两方面,其一从语言内部因素看,汉英类词缀都是语法化的产物,它们具有标记词性的作用,类词缀的产生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其二从语言外部因素看,汉英类词缀的产生是因为人们追求新颖的心理和新媒体的产生和广泛应用。英汉类词缀有两点明显的差异,在数量上汉语类词缀明显多于英语类词缀,而且汉语类词缀具有较大的生成潜力,原因如下:英语的词缀系统较为发达,类词缀的发展空间受限,而在汉语中,词缀系统逐渐的发展,特别是受到英语词缀的影响,汉语类词缀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由于英语的影响,汉语中外来类词缀在类词缀中占据了大部分,而且这些类词缀都是在近现代产生的;而英语作为一门传播范围广的语言,几乎找不到外来类词缀,即使有也必须追溯到十二,十三世纪,由于这些早已进入英语的外来类词缀已经完全融合入英语中,鉴于历史资料的缺失,本研究暂不将此类现象列入外来类词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