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新理学天人观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i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友兰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重要而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从西方新实在主义的立场出发,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建构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即新理学哲学体系。天人观是构成新理学体系中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天人问题也联系着这个体系中的宇宙与人生、本体与境界。冯友兰的天道观是从事物存在的前提出发,通过理智的分析而得出了兼有本然和自然的天。新理学中的天是能总括万物之理,是无极而太极运行的大道。通过对理智的分析所得到的这些哲学观念的目的是要去沟通他所构建的理想人生。通过这样的认识之路来提高自我人生的境界,最终希望能塑造一个理想的人。冯友兰以人的觉解能力为切入点,把宇宙大全的天道与知觉灵明的人心相契合,并以此作为提升境界的路径,从而追求人与天的合一。冯友兰这种通过分析实际的事物而综合得到的哲学概念到底能不能提高人生境界呢?换句话说,运用逻辑分析得到了的哲学概念通过觉解到这些概念再加上用敬、集义等修养的工夫是否能达到中国哲学中追求的理想人格呢?
其他文献
晋察冀边区是在抗战救亡的语境下,中共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模范根据地。在这块经济贫瘠、文化落后和战争频繁的土地上,边区政府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且卓有成效的科技活动,成为改变当时落后社会面貌和保障抗战胜利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也成为中共在抗战中发挥砥柱中流作用的突出体现。晋察冀边区的科技事业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重要肇源,为解放后的科技管理提供了经验,培养和锻炼了很多优秀科技人才。回溯那段难忘的历史,晋察冀
在现象学术语中,“构造”完全区别于“创造”,它不是把各种主观形式强加于实在,而是对范畴对象的确立,即“构造”一个范畴对象就意味着显露它、联结它、展示它、实现它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