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HHV-8+Castlemman病(CD)病理机制已经明确,不管是否感染HIV,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良好,但目前对HIV/HHV-8阴性CD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有限,使其诊断和治疗面临挑战;东西方CD患者是否在临床特征及病理机制上存在差异仍然不详,而深入了解该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免疫学特点及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助于对于该病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数据的分析深入研究美国HIV/HHV-8阴性CD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病理特征、现有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以及预后因素分析,另外调查我院近8年HIV-CD病例及荟萃分析我国文献病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期更深入了解CD的疾病生物学行为,为规范CD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本研究在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学术委员会授权下收集及研究该中心199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CD患者的原始临床数据、治疗及预后因素,在228例患者中共筛查出74例HIV/HHV-8阴性CD患者,包括43例单中心型(UCD)和31例多中心型(iMCD)临床数据,加上CD国际协助研究组织提供的22例治疗数据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的51例HTV/HHV-8相关性MCD的治疗数据,回顾性研究内容包括C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病理学特征(淋巴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淋巴结免疫分型、骨髓形态学及免疫分析)、对不同分子靶向药物及传统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及危险预后因素等临床相关因素。另外本研究纳入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例CD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同时检索近10年以“Castlemnan病”为主题词在我国公开发表的个案报道、比较研究、随机对照研究及小系列报道的文章,分析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治疗分析。结果:美国HIV/HHV-8阴性CD患者:(1)HIV/HHV-8阴性CD存在巨大的异质性,尤其是iMCD患者在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实验室检测上的巨大异质性。(2)39%患者既往有免疫异常相关疾病史,这些免疫性疾病在诊断时疾病状态相对稳定。(3)UCD和iMCD患者均影响骨髓造血,iMCD患者机率更高(UCD和iMCD分别为45.45%和77.28%),骨髓改变以骨髓反应性改变为主,浆细胞增多比例增高(3.0%-30.34%)为最主要的特点。(4)淋巴结免疫分析方面:UCD中代表B淋巴细胞标记的CD19+/CD5+细胞比例(17.37±15.80%)上升而代表T细胞的CD3+比例(43.19±17.37%)下降,iMCD正好相反,CD19+/CD5+细胞比例(5.88±6.52%)下降而 CD3+细胞比例(58.88±20.57%)上升。(5)UCD 手术全切除淋巴结后90%患者治愈,复发病例手术切除仍有效;因部位或身体条件不能手术切除的,使用利妥昔单抗或放疗有效缩小肿块后手术切除治愈。(6)iMCD的治疗方法选择较多:无症状患者可以选择观察和等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单纯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比例低(两者都在10-20%),即使是缓解患者也多在1-2年内复发;利妥昔单抗仅20%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在HIV相关的MCD患者中治疗效果好于HIV-MCD;即使前两组治疗失败,siltuximab可有效控制iMC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改善无病生存期。(7)本研究中TAFRO亚型在无病生存率上明显差于Non-TAFRO组。(8)平均66.46月随访期间,单因素分析提示浆细胞亚型、贫血和多中心性亚型为影响无病生存率的危险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多中心型为独立危险预后因素。我国病例分析及文献荟萃分析数据:(1)临床表型、炎症指标的异质性与美国病例类似。(2)我国关于CD的病因研究较少;极少HHV-8阳性病例,EB病毒未常规检测,但在部分检测EBV的患者中发现有18例EBV感染的病例。(3)CHOP或CHOP样类似方案的有效率高于北美患者,我国的病例统计缓解率平均为72.23%,高于美国。结论:HIV/IHHV-8阴性CD为一组具有相同病理组织学特征但临床表现和转归差异巨大的疾病,相比较UCD患者,iMCD倾向于有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异常。手术切除为UCD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美国患者的研究数据显示iMCD患者首选IL-6抑制剂,次选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以短期内迅速改善炎症症状。我国CHOP方案的缓解率高,可以做为常规选择,siltuximab还没用于临床。此为首次最大宗CD的系统性回顾研究,研究结果将极大加深人们对此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