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评论自诞生之初就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是电影与观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影评包含着广大观众对电影的情绪、反应、意向、评价等各方面的信息,对创作、制片、发行业形成有效的反馈作用。上世纪90年代末,传统影评日渐衰微,遭遇瓶颈。网络影评却异军突起,短短几年内形成一支重要力量。网络影评发展之初,以论坛、博客为主要形态,随着新型媒体的诞生,网络影评的形态越来越丰富。随着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微博客在中国的普及,微博影评应运而生。微博影评作为网络影评的一种新形态,有其特征与优势,也有不足之处。但毫无疑问,微博影评对电影评论和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本文在绪论部分梳理了传统影评上世纪末的困境、网络影评兴起、微博影评诞生这段历史。并且,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本文的第一章,宏观上对微博影评的发展态势进行概述。其中包括:媒介基础微博、本体界定、兴起的动因分析、传播特点。第二章对微博影评进行了分类研究。根据微博影评的发布主体,可以将微博影评可以分为:专家学者影评、影视创作人员影评、媒体电影人、影评人影评、其他受众微博影评。根据评论的目的划分,可以分为:学术研究型影评、推销性影评、观后感式影评。根据评论的时间划分,可以分为:预评价影评、映期内影评、后续影评。第三章,以新浪微博为例,对微博影评的内容特征进行研究。得出微博影评在评论内容的选择上具有追“热”捧“新”的特点。微博影评的热点内容表现在:国产电影,高票房商业电影,喜剧、青春爱情题材电影等方面。微博影评捧“新”的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对当下作品的评论多过对历史作品的评论;影评具有时效性,映期内爆发式增长,映期结束“降温”迅速。第四章,对微博影评所呈现出的主体的情感态度进行研究,得出了微博影评中存在话语暴力和吐槽这两种特殊现象。情绪化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以及对精英阶层的反抗意识,使得人们在微博中肆意宣泄情绪,造成话语暴力。而戏谑心理,游戏心理,娱乐目的,以及集体交流的渴望则是微博影评中吐槽现象的心理来源。第五章,对微博影评丰富的、创新性的文本形式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微博流行语、微博表情符号、恶搞图片、试听形式的影评等具体内容。第六章,总结了微博影评的优势与不足。微博影评的优势在于,传播媒介的便捷性,开放性;参与主体的大众化、多元化;内容的真实性;文本的灵活性。劣势在于,深度影评和独立影评的缺失,以及网络营销、水军的泛滥。通过研究,笔者得出了如下结论:微博影评参与主体多元化、青年化;评论目的随性化、营销化;评论内容热点化;情感表达娱乐化、情绪化;文本形式创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