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一直在不断的发展,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也发生很大的变化,相对城镇学校而言,农村学校面临缺少经费投入、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困难,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导致很多农村教师随着城镇化的浪潮,流动到城镇或者城市地区任教越来越频繁,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在相当长时期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完善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体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也明确指出在振兴乡村战略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指出教师在乡村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研制具体的解决措施。因此,研究农村教师流动问题对于农村教育的长足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从农村小学教育出发,研究教师流动问题。为研究农村小学教师流动问题,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整理,总结学者们对教师流动问题的看法以及相关解决对策,从而对教师流动问题有整体的把握。随后,本研究以河南省G县C镇农村小学为例,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地区的教师基础情况和教师流动的现状以及流动因素进行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再进一步调整访谈提纲,对该地区的教师和领导进行访谈,掌握影响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影响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的因素有:从政府因素来看,政府对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不大;从经济因素来看,城乡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教师工资收入低;从学校因素来看,学校的教师管理体制不完善、校领导的管理理念和能力以及学校硬件水平较低;在社会因素方面,教师的社会地位普遍较低、人际关系难以处理以及周边私立学校的“诱惑”;从教师自身来看,工作地点较为偏远、教师缺乏晋升机会,个人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也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从政府方面来看,应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教师招聘和培训制度。从经济方面来看,加强提高和保障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满足教师基本的生活需求,为教师提供便利的物质保障。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应该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转变管理观念,加强对于教师的关心度。从社会方面来看,应该加强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从教师个人方面来看,应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培养正确价值观。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G县C镇小学教师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该镇农村小学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呼吁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以及社会能够给予农村小学教师足够的重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该研究不仅具体理论价值,而且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