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长期预后的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HBV-G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之间的相关性,为H BV-GN的诊疗提供依据。2.探讨HBV-GN的长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收集1994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肾穿刺活检确诊为HBV-GN的病例资料,共4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的特点。2.对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HBV-GN进行随访,将302例随访时间≥1年的病例纳入研究,终点事件定义为血肌酐翻倍,ESRD(eGFR<15ml/min/1.73m2/透析/肾移植),及肾病相关的死亡。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肾无事件累积生存率,并利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其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男性298例,女性115例,平均发病年龄29.0岁,肾穿时伴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及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分别占21.8%、35.6%、21.8%。呈肾病综合征型表现的H BV-GN中有15.6%的患者不伴高脂血症。此外,仅15.0%的患者伴有肾功能异常,大部分的患者处于CKD早期。2.HBV-GN包括4种临床表现类型,即肾病综合征型、蛋白尿合并血尿型、单纯蛋白尿型及单纯血尿型,以肾病综合征型最多见,占47.9%。HBV-GN分为8种病理类型,即MN、IgAN、MsPGN、MPGN、MCD、FsPGN、FSGS、SGN,以MN最多见,占32.0%,其中较重的病理类型SGN、FSGS及MPGN共占17.7%。3.呈肾病综合征型的患者中MN较多见,呈蛋白尿合并血尿型的患者中IgAN较多见,呈单纯血尿型的患者其病理改变较轻,未见FSGS、SGN和MPGN三种类型。4.HBV-GN伴系膜增生者占90.4%,伴基底膜病变者占59.8%,伴足细胞病变者占62.0%。电子致密物以系膜区沉积为主,占72.9%。肾组织可见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其中“满堂亮”现象占18.6%,补体C3的检出率较补体C4高(P<0.001)。肾组织内HBsAg单独沉积占71.7%,HBsAg和HBcAg同时沉积占23.5%,HBcAg单独沉积占4.8%,大部分的HBV抗原沉积于肾小球,占87.2%。HBV的血清学指标与临床表现类型及病理类型均无关(P1=0.518,P2=0.314),肾组织HBV抗原沉积类型与临床表现类型及病理类型均无关(P1=0.668,P2=0.132)。5.呈蛋白尿合并血尿型的患者其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内小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及上述病变的严重程度均比肾病综合征型的高(P<0.05)。各病理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内小动脉病变(P<0.001),且病理类型较重的患者其上述病变的发生率及病变程度均较高。另外,肾内小动脉的病变程度与肾小管间质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01,r=0.375)。6.中位随访62个月(12-237)后有52例HBV-GN发生终点事件,其3年、5年、10年、15年的肾无事件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9%、88.8%、76.3%、59.8%。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病理类型、肾小球硬化、肾内小动脉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高尿酸血症、高血压、eGFR、尿蛋白、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抗病毒治疗及短期缓解是HBV-GN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肾小球硬化是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获得短期缓解为其独立保护因素。【结论】1.HBV-GN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呈多样化,临床表现呈4种类型,病理改变呈8种类型,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我们提出并建立了基于临床病理的诊断分型方案,即“8种病理类型-4种临床表现类型”的诊断分型方案,为HBV-GN的分型诊疗提供依据。2.HBV-GN的长期预后不良,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肾小球硬化是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获得短期缓解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秋深耕+秋施肥+春免耕(A1)、秋浅耕+秋施肥+春免耕(A2)两种耕作方法明显优于其他耕作方法,每公顷增产玉米1 009.5~1 182.0kg;玉米整秆覆盖(B2)、玉米碎秆覆盖(B3)、地膜覆盖(B
康复期工伤职工是指那些受到工伤且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躯体健康威胁阶段,处于身体和心理康复期的职工。过去,对于工伤职工的康复,政府和医疗单位着重于职工的躯体健康,康复目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