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宪法权利的环境权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vtao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重视环境保护并将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加以完善和保护变得尤为迫切。中国目前研究环境权入宪的文献已经有不少,但囿于传统的理论分析方法,一方面没有清晰指出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的国际标准及其国内实施的宪法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缺乏细致的分析,对国内的重大、典型的环境案例分析不足,流于抽象而宏大的制度比较、借鉴、构想,未能够有效说明环境污染受害者集体行动的逻辑与权利意识。正因为如此,在环境权研究方面,迫切需要探究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入宪的法理基础,探究公民权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保护,探究环境权现实运行过程中的利益博弈与妥协。文章从环境权入宪的法理基础入手,梳理了环境权的发展历程,为环境权入宪厘清一些误区,并论证分析了环境权的主体和环境权的内容。文章客观地将环境权的主体落实在公民身上。文章指出环境权是一项实体性权利而不是程序性权利,是一项生态性权利而不是经济性权利,是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但附带部分义务内容。文章的第一章也详细分析了环境权与第一、第二代人权的区别和联系,指出环境权和发展权同属于第三代人权。文章的第一章还对环境权和环境法基本原则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论述,指出应将公民环境权作为环境法基本原则。文章的第二章则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考察了环境权的制度保障,梳理了环境权保护的国际法文献,并对国内的环境权立法保护、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环境权保护的立法建议、司法建议和行政管理建议,强调要将诉权实现和合作治理作为重要突破口。文章的第三章则首先对我国学者对环境权入宪必要性的论争进行梳理,然后在其基础上展开对环境权入宪的可行性、重大社会效用和环境权入宪的路径与方式的论证。以此为基础,文章确认了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的法理基础,为环境权入宪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同时厘清了国内学术界在环境权问题上的认识误区。通过对环境权制度保障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了对公民环境权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保护。对环境权现实运行的考察,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清环境权现实运行中复杂的利益博弈,指出了环境权现实运行中存在的亮点和不足,也为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指出了完善环境权的方向。
其他文献
从分析大学女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着手 ,就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 ,探讨提高大学女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达到的知识重难点的深度和广度与师生间的互动程度是息息相关的。要想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课前很好的预设,更需要教师很好地抓住课堂生成的东西。教师
目的对比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与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灶中血管分级及血流显示率方面的差异,探讨SMI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方
通过调查表明,稻水象甲已蔓延到吉林市的九站、繁荣、张久和孤店子等地,其平均发生密度为每百穴1~42头.室内药效试验结果为2.5%功夫乳油和5%来福灵乳油常量喷雾,防效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