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4-1927年间爆发的国民革命,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它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发动的、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主要目标的民族民主大革命。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崭露头角,由一个少数知识精英组织的小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联合中国国民党进行了艰苦细致的组织宣传工作,成千上万的工农群众被卷入到这场革命的洪流中,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尽管这场革命仅维持了三四年的时间,并以失败告终,但它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留下深深的痕迹,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宏观背景,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政治发展的视角,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这场革命的缘起、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以及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并总结其基本经验,以为我们今天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文章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政治发展的一般理论,包括政治发展的含义、主要内容及基本路径,并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作一般概括。第二部分从政治发展的角度对国民革命的兴起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辛亥革命后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为国民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准备;新型政党的出现为革命的兴起提供了领导阶级;革命力量的汇集为国民革命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三部分系统阐述了国民革命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取消外国特权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新型理论;力量逐步增强的国共两党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领导力量;民众政治参与热情的高涨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显现了社会动员的显著效果;国民革命军的东征和北伐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现路径。第四部分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发展。着重总结了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以及对当今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