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的动态频谱共享系统容量估化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研究了认知频谱共享系统的容量优化技术。从介绍认知无线电技术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分级频谱共享系统进行建模分析,阐述了动态频谱共享对提高频谱效率的重要意义;接着探讨了次用户竞争和频谱感知对认知系统容量的影响,为频谱共享系统容量优化提供思路和方向;随后从MAC帧结构优化、接入算法设计、功率控制等角度优化频谱共享系统的容量。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   1)基于马尔可夫过程对分级频谱共享系统进行建模,推导系统的性能指标并分析比较机会接入(Overlay/OSA)和共存式频谱共享(Underlay)系统的性能。综合考虑主用户和次用户活动对系统状态的影响,首先从信道动态性的角度建模Overlay和Underlay系统动态性,得到Overlay系统的N维3N状态马尔可夫过程模型和Underlay系统的N维4N状态马尔可夫过程模型;基于建立的模型推导了诸如用户阻塞概率、信道利用率等系统性能指标的闭合表达式,并应用这些指标分析比较Overlay、Underlay以及非频谱共享系统的性能差异,从理论上阐述了频谱共享的必要性以及建模系统动态性对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的重要性。   2)通过建模Underlay系统容量为分集(竞争)次用户数的函数来量化分析次用户分集对频谱共享系统容量的影响;通过建模认知网络的吞吐量为感知时间的函数来研究频谱感知对OSA系统容量的影响。首先,考虑次用户分集场景将Underlay系统可获得的容量建模为分集用户数的函数,由此定义并推导出次用户的分集增益,进而从理论和仿真角度分析了次用户分集对Underlay系统可获得的容量的影响。其次,考虑OSA系统的感知-吞吐量交易,将认知网络的吞吐量建模为感知时间的函数,进而分析了感知时间和感知质量对认知网络可获得的吞吐量的影响。这些研究为频谱共享系统容量优化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3)在分析OSA系统次用户信道切换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平衡感知质量指标(检测器的ROC)和认知系统的感知.吞吐量交易对次用户的感知时间和MAC帧长进行联合优化,以最大化认知网络的吞吐量。针对周期性信道感知机会频谱接入系统,首先在建模系统动态性的基础上研究一般化的次用户信道切换问题,得到次用户的成功切换概率、阻塞概率、无切换概率以及平均切换时延等性能指标的闭合表达式;随后,根据信道切换推导出MAC帧的三种应用图景,据此推导出新的认知网络吞吐量模型,它是感知时间和MAC帧长的函数;通过平衡频谱感知指标并最大化认知网络吞吐量,推导出最优感知时间和最优MAC帧长的闭合表达式,进而得到认知网络可获得的最大吞吐量。理论和仿真结果揭示了感知质量和信道切换对认知网络吞吐量的影响。   4)在建模OSA系统主网络动态性和次用户频谱感知活动的基础上定义并推导出一个跨层性能指标,以该指标为接入收益函数提出一种跨层优化接入算法。针对周期性信道感知机会频谱接入系统,在建模主网络动态性和次用户频谱感知活动的基础上推导出次用户在每个信道上的无碰撞传输概率,这是MAC层指标;结合信道传输容量这一物理层指标,推导出次用户在每个信道上无碰撞传输时可获得的信道容量,称为有效传输容量;以最大化有效传输容量为接入信道优选准则提出一种跨层优化接入算法,并推导出OSA系统可获得的最大平均有效传输容量的闭合表达式。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跨层优化接入算法可以提供高于单一物理层或单一MAC层优化算法的有效传输容量。   5)提出混合Overlay/Underlay频谱共享模型,在建模主网络动态性的基础上推导出混合频谱共享系统的容量,并采用功率控制技术对系统容量进行优化。结合Overlay和Underlay优势提出混合频谱共享模型,它允许次用户依据主网络状态的变化借助自适应功率控制技术灵活工作于Overlay状态或Underlay状态。考虑FDMA主网络和CDMA主网络两种场景,通过分析主网络动态性得到次用户处于Overlay状态和Underlay状态的时间比率,由此推导出混合频谱共享系统的容量模型;以最大化系统容量为准则,推导出次用户在Overlay和Underlay状态的最优发射功率,进而得到混合频谱共享系统可获得的最大容量。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混合频谱共享可以实现比Overlay或Underlay系统更高的频谱效率。   上述研究采用跨层设计技术对频谱共享系统的容量进行优化,所提出的方案和算法有助于优化频谱共享系统设计,亦为未来无线资源的动态调度与管理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钢管作为能量交换和物质运输的重要工具,已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城市水暖供应等各行各业。然而,由于管道多是在高温、高压或者潮湿等恶劣环境下工作,导致其易在各种
皮带机群控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离散事件控制系统(Discrete Event Control Systems,DECS),无法通过传统的描述连续变量动态系统(Continuous Variable Dynamic Systems,CVDS)的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大用户已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语音、数据及低速视频传输,而需要的是业务种类更多、数据传输速率更大和
在过去的几十年,RFID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如今它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工业生产和电子消费的各个领域。RFID已经成为了IT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防碰撞技术的研究对射频识别技
目前,移动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一方面,多输入多输出(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备受重视;另一方面,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增长,带来了一个新的理念—“绿色通信”
测井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是科学、经济、合理地开发油田的重要手段。   测井电缆通信系统是测井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完成将井下仪器采集的数据实时准确传输给地面计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各种论坛、微博等平台浏览产品信息以做出购买决策,同时分享自己的产品使用感受,这种现象在智能手机领域尤其明显。对手机品牌商
玻璃容器的传统检测方法(人工检测)已无法与现代生产相适应。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拥有检测速度快、误差小和非接触检测等优点,作为现代生产条件下的一种专业的检测技术是非常实用的
认知无线电技术是解决开放频谱资源匮乏与专用授权频谱利用率低下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它在避免对授权用户产生干扰的同时,机会式地使用授权频谱,从而提高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进步,人们对于各种电信业务的需求越来越丰富,传统的电信承载网已逐渐不能适应各种新兴业务的要求,IP承载网逐渐成为下一代承载网发展的方向。IP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