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的发芽问题是制约马铃薯贮藏的难题之一。本研究以马铃薯块茎(品种:陇薯3号,陇薯7号)为试材,采用氯苯胺灵(CIPC)乳油处理马铃薯块茎,分析了处理对块茎贮藏效果及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品质的影响,测定了CIPC在块茎上的残留量,比较了块茎休眠到萌发期间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CIPC处理均可显著抑制马铃薯块茎发芽和芽的生长。陇薯3号对照常温贮藏120天时全部发芽,低温贮藏120天的发芽率为84%,同期的CIPC处理常温贮藏发芽率仅为4%,低温贮藏未见发芽。陇薯7号观察到类似的结果。常温贮藏120天后,CIPC处理的陇薯3号块茎鲜重损失较对照减少25%。2.CIPC处理可有效保持块茎中淀粉和干物质的含量,减少了块茎中维生素C的损失,延缓了还原糖含量的增加,贮藏后期淀粉的损失较对照减少40%,维生素C的损失较对照减少1/3,使块茎保持了较好的商品性状和加工品质。3.CIPC处理明显抑制了块茎的呼吸作用,贮藏后期块茎萌芽生长时,处理的呼吸速率仅为对照的20%。CIPC处理后块茎内IAA、GA3两种激素受到抑制,在自然休眠期结束后,IAA和GA3的含量缓慢增加,表现出与对照明显的区别。ABA仅在贮藏的初期测出,之后一直未能测出。4.CIPC在马铃薯块茎上的残留主要集中在薯皮,在药物处理后的各个时期,去皮可以减少90%以上的CIPC残留。短期贮藏(30天)后全薯中含量最高不超过2mg/kg,长期贮藏(120天)全薯中含量仅有0.5mg/kg,均远低于FAD公布的30mg/kg的限量。5.CIPC对马铃薯块茎有显著的抑芽效果,对于块茎品质有积极的保持作用且使用残留量低,是一种高效低毒的马铃薯抑芽剂。抑芽作用可能是通过对IAA、GA3两种激素的抑制,延缓块茎中淀粉的水解以及抑制块茎的呼吸作用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