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运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更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而竞技运动的水平也在日益增高,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跟运动相关的病症,骨腱结合部的损伤是困扰运动训练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常见损伤,也是体育科研领域的难题,本论文通过不同强度的循环载荷刺激作为干预手段,对骨腱结合部损伤进行研究,确定不会引起骨腱结合部损伤的刺激强度阂值。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40只成年(18周)雌性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0.2kg,随机筛选分为循环载荷CL30(n=8), CL24(n=8), CL18(n=8), CL12(n=8), CL6(n=8),5个强度组,左侧后肢为循环载荷组,右侧后肢为空白对照组CON (n=8),通过循环载荷损伤造模的方法,每次训练刺激2小时(收缩7200次),每周3次,共4周,累积24小时,4周训练结束后,动物处死取材,脱钙,脱水,石蜡包埋,切片,通过H&E, Safranin0组织学染色以及VEGF、 bFGF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对髌腱骨腱结合部的组织学变化进行观察,并且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评价指标有:肌腱细胞密度、纤维软骨带厚度、粘多糖蛋白分布以及VEGF、bFGF免疫组化染色光密度值。结果:4周的循环载荷刺激后,H&E染色结果显示,载荷组CL30, CL24, CL12,CL6组与CON组比较,细胞密度显著性增高,CL18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CL30和CL24组纤维软骨带厚度与CON组比较明显增厚,有显著性差异。VEGF免疫组化染色:载荷组CL30组VEGF的表达与CON比较显著性升高,CL24、CL18、CL12、CL6与CON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bFGF免疫组化染色:循环载荷组CL12、CL6组bFGF的表达与CON组比较显著性增高。结论:1.通过4周不同强度的循环载荷刺激,CL3O、CL24组出现了损伤的病理变化,随着运动强度的不同,骨腱结合部发生了相应的结构改变,说明骨腱结合部损伤与运动强度相关。2.CL12组是骨腱结合部损伤发生的阂下强度,CL12、CL6组的循环载荷刺激都不会造成骨腱结合部损伤,以此为以后运动训练和健身的损伤预防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