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流感病毒可引起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药物是预防及控制流感感染的重要手段,目前上市的抗流感药物主要包括3类:M2离子通道阻断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euraminidase inhibitors,NAIs)和 RNA 依赖性 RNA 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抑制剂。由于普遍的耐药性以及对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无效,临床上已不推荐使用M2离子通道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流感病毒可引起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药物是预防及控制流感感染的重要手段,目前上市的抗流感药物主要包括3类:M2离子通道阻断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euraminidase inhibitors,NAIs)和 RNA 依赖性 RNA 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抑制剂。由于普遍的耐药性以及对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无效,临床上已不推荐使用M2离子通道阻断剂;因此,NAIs成为主要使用的抗流感药物,包括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扎那米韦(Zana
其他文献
药物分析是药学中的“眼睛科学”,作为药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药物分析学已深入到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目前,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药物分析学的研究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药物分析学的研究范畴不再局限于含量分析与质量控制,而是与生命科学深入结合,从以化学分析为导向转移到以生物活性分析为导向。在这一背景下,药物活性筛选自然被纳入了药物分析的研究范畴。建立分析速度快、通量高、准确性高的分析方法,寻找活性成分,是药物
相对于传统的分析方法,荧光生物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分析技术,提供了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响应、更优的选择性、更低的成本以及能在复杂体系中进行实时、原位、在线、连续监测等优势,在生物化学分析和医学诊断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有机荧光探针由于其制备成本较低、操作简易、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强、生物兼容性好、荧光量子产率高等优势,可以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等)、无机小分子(氧化自由
苯硼酸(PBA)被认为是凝集素的人工模拟物,因为它能够与1,2-或1,3-顺式二醇(如葡萄糖)强烈结合,通过可逆的共价相互作用形成环酯。这种紧密结合使PBA可作为葡萄糖感应和智能胰岛素调节系统的识别基团。与易受环境变化影响,并且在存储、使用和灭菌方面不稳定的葡萄糖氧化酶(GOx)和凝集素伴刀豆球蛋白A(Con A)不同,PBA是一种不含酶和蛋白质的化合物,尽管它对葡萄糖的特异性弱于前者,但可靠性、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被认为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达到了233.8万,392.9万人确诊患有癌症,而且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发病率都保持着快速的增长。过去的二十年中,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尤其是作为药物的载体和医学成像制剂。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就是利用具有光热转化性能的纳
药物代谢酶在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包括药物)的生物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及酶活性与药物疗效密切相关。药物代谢酶的表达具有“时空性”,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药物代谢酶的表达水平动态变化。这导致儿童与成人在药物代谢及效应上的差异。药物代谢酶的表达受生理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近研究证实,发育早期(胎儿、婴儿及儿童时期)环境因素改变可诱导基因组的表观遗传调控长期改变,从而影响相关基因表达,并对成年
蛋白泛素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蛋白的泛素化在调节蛋白的稳定性及相关的细胞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细胞内的许多重要的活动均由靶蛋白的泛素化来调控,然而去泛素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催化的去泛素化在调节许多生化途径中也起着类似的重要作用。 去泛素酶USP28(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 28,USP28)具有逆转泛素化的作用,通
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尽管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等传统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这些治疗手段存在具有侵入性、毒副作用大和无靶向性等缺点。 近年来,由于具有非侵入性、毒副作用小和远程可控等优点,基于纳米材料和近红外(NIR)激光的光热治疗(PTT)和光动力学治疗(PDT)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此外,由于该类纳米材料具有较强的辐射驰豫和非辐射驰豫,它们可以同时被用于荧光成像(F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0-25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分子,也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用于鉴定多种细胞功能、生物学和病理学过程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研究表明,miRNA参与多种细胞调控过程、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包括癌细胞的扩增、生长、分化、代谢和凋亡。miRNA不仅对与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有关的多种关键基因具有调控作用,并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在不同的癌症组织中发现许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其开发和相关研究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阻碍,使得药物无法递送到中枢神经系统中,在脑内聚积达到药效剂量,从而产生相应的治疗作用。因此,靶向中枢的药物研发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需要克服血脑屏障,研究开放血脑屏障的方法成为脑内给药的热点。跨血脑屏障给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付出了相当大的努
苯二氮?类药物(Benzodiazepines,BZDs)是经典的镇静催眠药,临床常用的包括地西泮(Diazepam,DZP)、咪达唑仑(Midazolam,MDZ)等。BZDs具有复杂多样的药理效应(如抗焦虑、镇静、催眠、肌松、麻醉等),因此当一种效应被用作治疗效应时往往伴随较多的副作用。BZDs特异性拮抗剂氟马西尼(Flumazenil,FLU)可显著对抗BZDs的多种毒副作用,是临床上B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