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西卢水胡自汉代兴起,约前凉时期沮渠氏获封北地王。沮渠蒙逊父亲法弘任前秦中田护军。后凉中田护军任职者马邃亦可能为卢水胡人,沮渠氏与马氏不和。沮渠蒙逊建立沮渠氏北凉后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北凉王位传袭多次出现兄终弟及。沮渠牧犍代立后可能杀害了前世子沮渠菩提。沮渠牧犍、安周在继位之前通过“世子”、“摄政”确认自己的“合法继承人”身份,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沮渠牧犍投降北魏前,沮渠祖与沮渠万年先行降魏,加速了北凉的灭亡。北凉内部早在436年就有降魏之人。姑臧城破之前出现了多种谣谶,部分谣言可能是北魏为引导舆论加工的。沮渠牧犍东迁后,沮渠无讳率众辗转河西与魏兵交战,期间以“征西镇酒泉后都摄留府”统摄征西将军府事。西迁之时,部分原北凉官吏畏惧路途艰辛选择投降北魏。段业、沮渠蒙逊先称公、后称王,亦封亲贵公、侯、男等爵位。在王国体制下设置王国左常侍,公、侯置中尉、常侍。北凉先后行用“二府”制和台省制。“二府”制以都督府官为主,长史为行政首脑。北凉置台省之后即停用“二府”官。北凉置尚书、中书、门下、秘书四省。尚书省以尚书左右丞为首,下领吏部、兵部、民部、都官尚书。北凉置大行台。中书、门下省分别以中书侍郎、门下(黄门)侍郎为长官。秘书省长官不知,置“秘书考课郎中”典校经籍。另置御史、殿中侍御史、奉常、太史令、助教、博士、世子洗马、东宫侍讲等诸卿、东宫官员。中枢置门下校郎、中兵校郎,说明北凉对“校”职的重视。北凉辅国将军权职较重,禁卫体系下设置武卫、右卫、殿中将军,可能亦置左卫将军。北凉中枢文官任职者几乎排除了沮渠氏,沮渠氏宗亲多任武将和郡守。军队实行军幢制,军长官为军将、幢长官亦称幢。在地方上北凉置凉州、秦州、沙州。沮渠蒙逊攻占姑臧后,置秦州。北凉迁都姑臧后,秦州改治张掖,凉州改治姑臧。沙州初置治敦煌,后改治酒泉。北凉至少置中田、敦煌、屋兰三护军,增置凉兴、金山、湟川等郡。出土文献可以补充北凉玉门太守巩宾,浇河太守麹宁孙、张兴宗,湟河太守房恩成、张兴宗,乐都太守张璋,新城太守张兴明,高昌太守阚斑、沮渠封戴,敦煌太守赵斌、沮渠封戴,西郡太守麹艺,索育(祚)可能任晋昌太守。郡属吏中校曹主簿、校曹书佐至少同时置两员。政务系统中五官、功曹史、主簿与校曹主簿是层级升迁次序,任职人员可顺序升迁,亦可越级升迁。北凉行水文书集中反映了郡兵曹、仓曹、户曹、金曹、掾史曹与县官吏间的配合。在民族发展发面,汉族清河房氏、弘农杨氏、广平程氏在北凉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北凉疆域的扩大,鲜卑对北凉的态度由敌对变为归降。鲜卑秃发氏、鹿氏是重要的入仕北凉的鲜卑族人。北凉曾联合西羌、东羌共同对抗西秦,沮渠蒙逊夫人彭氏可能出自羌族。高昌隗氏在北凉时期任郡佐吏,可能与隗仁担任太守有关。北凉在南凉、西秦灭亡后两次大规模入侵河湟地区,征讨鲜卑卑和、乌啼部是为了扩张其在青海湖以北地区的疆域,保障经苕藋翻越冷龙岭至河湟的道路畅通。北凉与西秦在青海地区的疆界线稳定在祁连山以南。北凉与吐谷浑长期保持友好合作。高昌北凉控制了鄯善、且末、焉耆、高昌,掣肘柔然南下,阻断北魏交通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