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独秀可谓是“特独秀为汝南晨鸡,先登坛唤耳”(章士钊),虽遭世人颇多争议,然而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对当时风云变幻年代的国人的启蒙,是谁也不能进行否定的,陈独秀创立的《新青年》,更是团结了当时许多仁人志士,他们代表当时最先进的思想,是民主和科学在中国真正的传播者,是中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先驱。他的民主人权思想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研究陈独秀的人权思想及其演变进程,对我们理解和把握陈独秀的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借鉴陈独秀的人权理念,可以进一步健全适合中国特色的人权建设与保障,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本文为能更好理清陈独秀人权思想的演变,以及其人权理念对当代中国人权思想演变中的地位的论述,论文分成了四部分:第一部分,陈独秀人权思想形成渊源。一是从时代的客观渊源进行阐述,陈独秀所处的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使得陈独秀能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人权的重要性。二是从近代西方思潮对陈独秀人权思想的影响。在复杂的时代,陈独秀受到外来不同思想潮流的影响,如天赋人权说、进化论和功利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等,使其人权思想也呈现了发展阶段的不同。三是从特立独行的个性出发进行分析。陈独秀人权思想也深受他人格魅力和家庭背景的影响。第二部分,陈独秀人权思想演变轨迹。本部分分析陈独秀人权思想具体的演变阶段,分成了四个阶段来说明陈独秀人权思想史如何演变,主要是前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前期、五四运动时期和陈独秀晚年时期,特别是晚年时期的人权思想,中间经过了托派思想的转变。第三部分,陈独秀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进行了介绍与探析,一是从陈独秀早期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人权思想进行分析,指出了陈独秀早期的人权思想史建立在抽象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基础上,而对下层尤其是劳动人民的人权状况并没有作具体的分析和揭示。二是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初步形成。在五四时期陈独秀就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广大人民的权利的诉求。三是晚期人权思想的形成。陈独秀反思了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对自己的人权思想进一步作了补充与发展。第四部分,陈独秀人权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视野。一方面是探讨了陈独秀人权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主要是从他对西方人权理论认识不透彻、对托派主义人权思想理解也是不够科学和其晚年对资产阶级民主人权认识的局限性,这三面进行了探讨,其思想每个阶段的转变都是不够全面、彻底和科学,这也是他思想的矛盾处所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他的人权思想的不合理之处,以便能更好的完善中国人权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探讨了陈独秀人权思想对当代中国人权思想演变中的地位,主要是通过生存权、自由权、民族自决权和女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陈独秀人权思想对当代人权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有着巨大的启蒙与促进作用。抗日名将陈铭枢曾评价陈独秀是“谤积丘山,志吞江海,下开百劫,世负斯人”,更是对陈独秀一生的风风雨雨作了形象的刻画。陈独秀一生都是在为救国救民,富国富民而执着奋斗,其人权思想也为当代中国的人权的发展与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