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自然种群体色和遗传分化的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种群分化、分子生物学研究和PAPD技术应用3个方面总结国内外对棉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宏观的种群生态学与形态学及微观的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从棉蚜的形态特征、体色分化和遗传变异3个方面对河南地区的棉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通过对河南不同寄主上棉蚜个体的14个数量形态特征的研究,发现腹管近基部的最小宽度、尾片长度、第八腹节背板最长毛的长度3个形态特征在大多数样本中差异不显著,其余11个特征在所有样本中差异显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越冬寄主石榴上的棉蚜群体与棉花苗期的群体(苗蚜)和伏期的群体(伏蚜)形态特征差异较小,越冬寄主花椒上的群体与棉花上的伏蚜形态特征差异较小,而越冬寄主木槿上的群体与棉花上的伏蚜形态特征差异较大。表明棉花苗蚜可能来自越冬寄主石榴,棉花伏蚜可能一部分来自石榴和花椒,一部分来自棉花苗蚜。 对不同寄主上不同时期棉蚜的体色分化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棉蚜自然种群由黄色型和绿色型2种个体组成,其中在木槿、石榴和花椒3种越冬寄主上,早春以绿色型个体为主,春末夏初黄色型个体逐渐占优势,夏末秋初又以绿色型个体为主;在夏寄主棉花上,黄色型个体一直占优势,其中5~6月份棉花苗期可见到部分绿色型个体,其所占比例与越冬寄主上棉蚜迁出时所占的比例接近。室内不同温度下连续饲养不同体色个体的试验结果表明,绿色型个体可分化出绿色型和黄色型2种色型的后代,后代的体色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较高时黄色型占优势,温度较低时绿色型占优势,而黄色型后代随温度的降低也会产生出绿色型后代。系统饲养黄色干母的后代还发现,不论饲养温度及寄主如何变化,其后代均为黄色-型,表明自然界有2种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黄色型棉蚜。_不同寄主不同体色棉蚜群体的随机引物扩增结果表明,寄主不同-的棉蚜群体虽有所分化,但仅是种群水平,而非亚种水平。从相似,性指数的聚类结果可以看出,3种木本的越冬寄主上的棉蚜种群之 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小,而越冬寄主上的棉蚜种群与棉花上的棉蚜种 群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大,棉花上的苗蚜和伏蚜的黄色型种群分别聚_。为一类。根据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可以认为:在河南地区,棉花上的__棉蚜主要来自越冬寄主石榴和花椒上,而极少来自木模上。这与对-_不同寄主棉蚜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一致。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场所,可以有效地发展群众文化工作,提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水平。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文化馆所发挥的作用,并提出扩大文化馆作用的有效对策,通过鼓励公众参与、精准定位文化馆职能、建设线上线下联合服务机制,让文化馆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馆 传统文化  一、引言  文化馆作为国家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单位,是政
在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spectabili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sCPV)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生物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DsCPV对不同虫龄宿主的选择作用、在不同
以转Bt基因棉花国抗12(GK12)、新棉33B (XM33B)、SGK321以及其常规棉受体亲本泗棉3号(SM3)、33和石远321(SY321)为材料,研究了(1)取食转Bt基因棉花后烟粉虱体内保护酶和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