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V4段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esp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解剖尸头研究枕下远外侧入路中椎动脉V4段(颅内段)的走行与结构。熟悉此入路所能暴露的手术视野,观察并精确测量椎动脉V4段重要分支的解剖学数据。研究椎动脉颅内段及其分支与周围神经组织的毗邻情况,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支持。降低甚至避免临床手术中对重要血管神经造成损伤的可能,以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方法:将10具共20侧湿性成人带颈尸头标本用医用酒精进行浸泡,待标本固定好后,解剖出颈部动脉与静脉血管,反复冲洗出动静脉系统中的血栓,将配好的红蓝两色灌注液分别对动静脉进行灌注。通过训练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处理好的尸头,本实验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分离解剖各层肌肉与动脉,常规开颅去掉骨瓣,磨除寰椎后弓、侧块儿以及部分枕髁,合理剪开硬脑膜,镜下分离解剖出椎动脉颅内段及其重要分支,观察并精确测量各分支血管的长度、外径等解剖数据,了解椎动脉主干和分支血管的走行及其与相邻神经、脑组织的位置毗邻关系。结果:1枕下三角有助于辨别椎动脉的位置走行。枕下三角是头后大直肌、下斜肌与上斜肌包绕形成的一个肌肉间隙,其内可见水平走行的椎动脉、C1神经及包绕椎动脉的静脉丛。因此手术中可以通过枕下三角的肌肉毗邻关系及椎动脉周围静脉丛来判断椎动脉位置。2双侧椎动脉穿硬脑膜后于脑干前方汇合形成基底动脉,椎动脉走行过程中与后组颅神经位置相近。左侧椎动脉V4段长度为(33.13±1.12)mm,右侧为(32.95±1.22)mm。左侧椎动脉颅内段的外径平均为(4.04±0.85)mm,右侧外径平均为(3.96±0.95)mm。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是椎动脉V4段的主要分支。其中小脑后下动脉是椎动脉V4段分支中最大的一支也是颅内动脉瘤的常见部位。小脑后下动脉全程分为五个部分:A延髓前段、B延髓外侧段、C延髓扁桃体段、D膜帆扁桃体段、E皮层段。主要供给延髓和小脑。小脑后下动脉起始点变异较大,主要起自于椎动脉V4段的中上部分。在同一标本中双侧小脑后下动脉的起始处也并不完全一致,部分标本可见一侧小脑后下动脉缺失。小脑后下动脉走行过程中形成血管襻,其大小、方向多变,与周围神经、组织联系较为密切。小脑后下动脉紧邻后组颅神经,组成下复合体。因小脑后下动脉走行使这些神经的神经根产生移位。左侧小脑后下动脉起始处外径为(1.42±0.31)mm,右侧为(1.53±0.46)mm。左侧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与椎动脉穿硬膜处的距离为(17.32±3.41)mm,右侧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与椎动脉穿硬膜处的距离为(18.10±3.72)mm。脊髓后动脉起始点通常并不相同,一般起始于椎动脉入硬脑膜处,部分标本的脊髓后动脉起始点位于小脑后下动脉。部分脊髓后动脉经椎动脉入硬膜处与椎动脉伴行,所以枕下远外侧入路中进行硬膜剪开时应当注意保护脊髓后动脉。脊髓前动脉起始点位于椎动脉末端,双侧脊髓前动脉于前正中裂汇合成单干后向下走行。小脑前下动脉其起源处存在异变,大部分小脑前下动脉起源处位于基底动脉的下端,部分起源处位于椎动脉V4段上部。小脑前下动脉的主干自起始点向下外侧方向走行,绕过小脑中脚,形成血管袢样结构。小脑前下动脉走行过程中与面神经和前庭神经关系密切。结论:掌握椎动脉走行并注意分离与保护,熟悉远外侧入路对椎动脉V4段的显露,掌握椎动脉V4段及其分支与周围组织神经的毗邻关系,注意保护椎动脉V4段的分支,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综合症,以长期高血糖为其标志。按照WHO的糖尿病分型方案将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其中I型是因胰腺分泌胰岛素不足,即胰岛素依赖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可以保障有效学习和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Ellis 1994,Oxford 1990,Rubin 1975,Chamot & Kupper 1989,O’Malley and Chamot 1990,Wen Oiufang 1
目的:汉字的书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多器官合作完成的过程,它不仅包括视觉、听觉、运动相关区域皮层的加工参与,而且需要语意的理解、转化系统参与完成。在神经外科临床实践中,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自1934年提出至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腰椎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变方面疗效显著,其主要的远期并发症为邻近节段退变。棘突
【目的】探讨根据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自行研制合成的活性多肽在体内和体外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①制备骨形态发生蛋-2活性多肽。②制备体内实验所需的水凝胶载体。③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ElectroForce3200力学试验仪搭载的BioDynamic生物反应舱,结合使用Sylgard184硅橡胶薄膜载体,对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施加不同频率
目的:目前研究证实,益生菌对人类健康促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接受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临床价值仍不明确,尤其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更是研究甚少,本文主要探究术前
在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其特有的建筑保温节能需求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现有的几种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方式的选用及进一步研究
目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作为一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却严重于正常老化的认知减退状态,具有不稳定性且转化为痴呆风
目的:利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建立大鼠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模型,比较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和葡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