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作为今国内社交应用的典型代表,极大地改造了社会交往方式,也对个体心理层面产生了诸多影响。随着使用加深,信息焦虑、难以专注、集体孤独等问题不断被反思。学界对社交网络的影响问题早有涉猎,但对象多集中于Facebook,微信研究不足;方法多用调查,实验甚少,难确切回答影响问题。本研究旨在以现场实验法(FieldExperiment)研究微信使用对个体的影响,并结合质化方法探索影响原因;由于现场实验法的特殊性,研究同时作为方法探索,关注实验设计难点和可能问题。文献和案例回顾后聚焦于主观幸福感、疏离感、工作投入、自我控制4项可能的影响。由于主流群体受试前早已接触微信,故采用反向干预(即限制微信使用)。结合可行性后设定规则为:每日上限30分钟,实验周期15日。实验招募北京学生和在职群体85人。选取22位被试,以深度访谈、日记方法进行质化研究;其余群体分设实验组和控制组,接受干预前后测查和干预期每日使用时长汇报。实验结果显示,15日的干预使:被试消极情绪(情感幸福感)降低,生活满意度(认知幸福感)不变,质化发现此主要源于暂离社会比较、缓解过载消息、改善强迫性使用、节约时间等;疏离感未受影响,而质化发现干预主要削弱了提供工具价值的弱关系互动,对带来情感支持的强关系影响不大,线下社交有所增加;被试工作/学习投入明显提升,质化结果中主要体现在专注度改善;被试的自我控制亦提升,但由于控制组存在异变,结果有待商榷。由于现场实验天然存在可控性不足问题,在实验设计中关注了可能引入的偏差,后整合为人群、干预、外部偏差三类。文末讨论了各类偏差的发生情况和可能影响,最后提出社会科学研究中现场实验法的适用范围和设计要点。本研究对微信使用影响的探讨,可为基础研究累积成果和拓展边界;对现场实验法的实践可为方法案例,供后续研究参考;在应用领域,产品使用者、开发者亦可从中获得启示,转向更为健康长远的发展。希望技术能发挥其最佳的社会效用,同时免除个体异化的危机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