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菌基因CfHNNI1诱导植物非寄主抗病性的功能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寄主抗性(nonhost resistance)是植物种水平上表现出的抗病性,它具有抗病对象广谱、抗病性强烈、持久等特点。非寄主抗性的普遍存在使植物免受绝大多数潜在病原物的侵染。其产生机制的理解和应用将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我们研究了番茄叶霉菌(Cladosporium fulvum)基因CfHNNI1(C fulvum host and nonhost plant necrosis_inducer 1)对植物非寄主抗性的诱导作用,取得了以下结果: 1.调查了CfHNNI1对植物坏死的诱导功能。对茄科、十字花科、豆科、藜科、菊科以及葫芦科等6个科11个种植物的研究结果表明,CfHNNI1的瞬时表达诱发茄科的番茄、辣椒,十字花科的青菜(Brassica napus)、白菜(B.pekinensis),以及葫芦科的黄瓜等至少3个科植物产生坏死反应,但不诱发茄科的茄子,豆科的豌豆、蚕豆,藜科的菠菜、苋色藜以及菊科的莴苣等植物产生坏死。不同科植物甚至同一科不同属植物在通过浸润接种使CfHNNI1瞬时表达后能否产生坏死及坏死产生的强度等均有显著差异。 2.通过转基因植株方法研究了CfHNNI1对植物抗病性的诱导作用。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构建了病原诱导性表达的CfHNNI1转基因烟草植株。在这些转基因植株中,CfHNNI1的表达受病原诱导性HSR203J基因启动子的控制,在正常情况下,CfHNNI1不表达,但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的侵染诱导CfHNNI1的强烈表达。病菌侵染还诱发过敏性反应标志基因HSR203J和PR基因的表达,并提高对烟草黑胫病菌侵染的抗性,表明了CfHNNI1的表达对植物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3.分析了CfHNNI1序列中不同开放阅读框在坏死诱导中的作用。构建了产物具有bZIP转录因子保守结构域的CfHNNI1 cDNA序列开读框(ATG273~TAG780)、以及分别起始于上游起始密码子ATG3、ATG101、ATG155、ATG262
其他文献
严格地说,昆虫并没有耳朵,昆虫的“耳朵”只是它们的听觉器官。昆虫的听觉器官构造与高等动物的耳朵不同,它由鼓膜或绒毛所构成。由鼓膜构成“耳朵”的有蝉、蟋蟀、金钟儿等;用绒毛来感觉声音的有雄蛾、毛虫类等。  那么,昆虫的“耳朵”长在哪儿?不少人一定以为是长在它的头上,其实,昆虫“耳朵”生长的部位十分奇特。有不少昆虫的“耳朵”是长在腿上的。我们熟悉的蟋蟀、金钟儿的“耳朵”都长在一对前足的小腿上。  还有
随着Bt基因棉的大面积种植,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得到有效控制,但棉蚜、绿盲蝽和烟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日益严重,已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目前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叶面喷施
本研究以阿维菌素为骨干药剂,分别与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进行复配,以桃蚜为试虫,采用共毒系数法对不同配比复配剂的生物活性进行评价,确定最佳配比;通过相关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害虫。其取食范围非常广泛,对多种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等造成严重危害。昆虫几丁质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国内外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种植抗锈良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易行和对环境安全的核心措施,但一个抗病良种推广后总逃不脱抗病基因失效的厄运,形成抗病品种的兴衰循环。针对这一世界难题,许多小麦条锈病工作者提出了增加小麦抗源多样性丰富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寻找高品位抗病基因保持小麦品种抗病持久性等以使小麦病害系统稳定,延长抗病品种使用寿命的各种战略。但利用栽培
褐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大部分稻区都有为害,近年来大发生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黑肩绿盲蝽是褐飞虱的捕食性天敌,在褐飞虱种群自然控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长期
褐飞虱Brown planthopper(BPH, Nilaparvata lugens)是我国和许多东南亚国家水稻种植区的首要害虫。褐飞虱的种群繁衍是虫害大爆发的前提,而褐飞虱雌虫在种群繁衍过程中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