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平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议价博弈范式是研究公平分配问题常用的范式,其中包括最后通牒博弈和独裁者博弈。前人研究表明议价博弈中分配者多倾向于公平分配,并且当分配比例小于20%时,接受者会拒绝接受分配结果,并不符合追求最大利益的“经济人”假设。不同理论试图对该“非理性”行为做出解释。本研究试图探讨议价博弈中存在的权利认知偏差,并以此解释人们的决策行为。另外探讨随着分配金额的变化,议价博弈决策行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实验一通过虚拟情景方式从分配者的角度探讨在最后通牒博弈和独裁者博弈中不同分配金额对人们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分配者的分配金额显著大于独裁者博弈,但是并没有达到绝对公平分配。另外随着分配金额的增加,分配者的分配比例显著下降,表现出规模效应。最后,从权利认知偏差的角度对比被试对分配权和拒绝权的认知,结果发现:相比接受者拥有的拒绝权,分配者更看重自己拥有的分配权,表现出先行者优势,并且随着分配金额的增加,这种优势效应越来越明显。实验二通过简单的按键反应从接受者的角度探讨不同的分配金额和不同的博弈范式下人们的决策行为,数据结果与实验一相似:随着金额的增加,接受者愿意接受的最小比例显著下降;相比自己拥有的拒绝权,接受者更看重分配者手里的分配权,并且随着分配金额的增加,这种权利认知偏差越来越明显。接受者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对这次合作的决定权。通过对被试反应时的分析发现:随着分配金额的增加,被试反应时的峰值越来越偏向不公平分配比例。同时研究发现随着分配金额的增加,被试对同一分配结果(7:3)的不公平程度评分逐渐升高,意味着随着金额的增加,同样程度的不公平分配结果会增强接受者的不公平感受,但是接受者依然选择了接受分配结果,证明规模效应的存在并不是因为金钱降低了人们的不公平感受,权利认知偏差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综上,议价博弈中存在普遍的权利认知偏差,相比拒绝权,人们更重视分配权,表现出先行者优势;随着分配金额的增加,人们赋予分配权的权重越来越大,。不管是接受者还是分配者,存在同样的权利认知偏差,导致议价博弈决策中的不公平分配。同时部分证明接受者拒绝行为是存在自利动机的,而不是纯粹的公平偏好或者不公平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