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各国都有国有资产存在,差异仅在于各国的国有资产在其社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不同,国有资产在其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所发挥的作用不同。自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创新国有资本营运模式成为了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如何提高国有资本的运作效率,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广泛探索的问题。一些国家经过改革形成了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国有资本运行模式。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①作为国有经济支柱的国有资产,在我国必将永远地存在。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有资产不同的是:我国的国有资产不是君主的财产,也不是政府的财产,而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其所有权并不属于某一个人或几个人,不属于某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而是属于全中国人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②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而进行的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并不是要消灭国有资产,也不是要减少国有资产的总量,而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调整国有资本结构,实现国家对国有资本结构的战略调整和部署,加速国有资本的周转运动,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更好地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职能作用,提高国有资本的运用效率,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保护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本文的研究路径: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实践“三个代表”为思想指导,立足于我国的国有资产现状和国有资本管理实际,结合外国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国有资本经营机构(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国家国资委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建立由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报告、营运机构国有资本营运绩效报告和国家国有资本营运管理绩效报告为主体的国有资本绩效评价报告体系。认为绩效评价的主体应是国有资本所有权代表,主要包括全国人大、国家国资委、国有资本经营公司三个级次的所有者代表;绩效评价的目标是国有资本的保值、安全和效率;绩效评价的程序应采用由低到高、由下到上的递进式程序,以明确各级次主体的责任;绩效评价的标准应是国有资本预算指标;绩效评价应该分层次采用相适应的评价方法: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对国有出资企业及其负责人的评价应该采用定量评价法,国家国资委对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及其负责人的评价应该采用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方法,全国人大对国家国资委的评价应采用量性结合的评价方法;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构架,即国有出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国有资本经营机构(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国资委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