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早期诊断冠心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临床上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且固定,因此常用来观察和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既往研究表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斑块形成能够反映冠心病的存在和病变情况。但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早期诊断冠心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临床上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且固定,因此常用来观察和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既往研究表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斑块形成能够反映冠心病的存在和病变情况。但豫北地区人群的颈动脉IMT及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目前尚不明晰。目的研究豫北地区人群颈动脉IMT及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了解二者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分析颈动脉IMT、最大斑块长径、最大斑块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联性,明确应用颈动脉检查指标诊断冠心病的最佳临界值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心血管疾病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工程研究中心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共1806名行冠脉造影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豫北地区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158)和非冠心病组(n=648),根据有无颈动脉IMT增厚及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对研究人群分组。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PSM)消除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组间差异。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程度及不同冠心病类型之间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差异。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不同冠心病类型之间斑块性质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界值。结果1.冠心病人群的颈动脉IMT增厚率、斑块形成率、颈动脉IMT、最大斑块长径和最大斑块厚度均大于非冠心病人群(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颈动脉IMT(OR=3.974,95%CI 1.094-14.440,P=0.036)、最大斑块长径(OR=1.119,95%CI 1.085-1.153,P<0.001)、最大斑块厚度(OR=1.745,95%CI 1.437-2.121,P<0.001)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经PSM处理后,冠心病人群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率、最大斑块长径及最大斑块厚度大于非冠心病人群(P<0.05)。三支病变患者的颈动脉IMT增厚率、斑块形成率、最大斑块长径及最大斑块厚度大于正常人群和单支病变者(P<0.05)。重度病变患者的颈动脉IMT增厚率、斑块形成率、最大斑块长径和最大斑块厚度大于正常组和轻度病变患者(P<0.05)。3.冠心病患者的软斑及混合斑多于非冠心病者(35.9%vs.20.0%,P<0.05;19.1%vs.8.8%,P<0.05),硬斑相比无显著差异(34.4%vs.26.1%,P>0.05)。4.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示,最大斑块长径与冠脉病变支数(r=0.269,P<0.001)、Gensini评分(r=0.260,P<0.001)及冠脉病变程度(r=0.254,P<0.001)的相关性强于颈动脉IMT和最大斑块厚度。5.颈动脉IMT增厚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2%和46.1%。颈动脉斑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3%和54.6%。6.最大斑块长径预测冠心病的价值优于颈动脉IMT和最大斑块厚度,最佳诊断界值是8.6 mm,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24,敏感性46.5%,特异性74.1%。最大斑块长径预测冠脉重度病变的价值优于颈动脉IMT和最大斑块厚度,最佳诊断界值是9.0 mm,AUC为0.651,敏感性55.1%,特异性66.1%。结论豫北地区人群颈动脉IMT及斑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的发生和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对冠心病的存在及冠脉重度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与颈动脉IMT和最大斑块厚度相比,最大斑块长径在预测冠心病的存在和评估病变严重程度方面显示出更好的价值,它可能更有助于早期识别冠心病患者。
其他文献
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于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肌梗死所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冠脉搭桥术后心功能是否能够恢复,以及可以改善到何种程度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仍然是一大难题,以往研究表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心功能是否改善取决于心梗后的存活心肌组织所占的比例。除了心脏MRI心肌灌注成像、负荷心脏MRI外,属于核素心肌显像的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核素心肌代谢显
背景抑郁症是常见的情感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研究提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1,MKP-1)是抑郁症的重要调节蛋白之一,可介导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背景肝硬化患者常发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胃肠道是其最常累及的肝外器官,常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一系列症状,这与SIBO本身引起的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目前有较多研究[1-5]表明SIBO在肝性脑病、内毒素血症等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关SIBO是否参与肝硬化胃肠道症状的发生,
背景矽肺是吸入结晶SiO2颗粒导致的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矽肺纤维化发病具体机制不清,研究发现矽肺纤维化中存在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线粒体功能障碍。α-硫辛酸(α-lipoic acid,ALA)是能量生成中关键酶的辅酶,能够调控线粒体能量生成,其在线粒体合成并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线粒体。因此,研究硫辛酸在矽肺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及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机制,将为矽肺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依据。目的
背景我国农村地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负担正在不断加剧,死亡率超过了城市地区,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了肠道菌群与CHD的密切关联,肠道菌群干预被认为是CHD预防与治疗的新契机。然而,肠道微生物群作为一个动态演变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地域异质性,揭示农村地区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河南省新乡县农村居民CHD流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慢性病中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其发病机制不明,临床防治效果欠佳,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CHF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涉及许多基因、蛋白及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过程,这可能阻碍CHF的临床防治效果。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 coding RNA,Lnc RNA)已成为防治多种疾病的研究热点。一些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居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1]。COPD被认为是老年性疾病,在≥60岁群体中,发生率17.5%[2]。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病死率和死因的最新预测显示,COPD患病率在未来40年将继续上升,至2060年死于慢阻肺及相关疾病者超过每年540万人[3]。由于该病易反复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
背景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例如危及生命的扭转性心律失常(torsade de pointes,Td P),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体外h ERG阻断试验,或最近的多通道阻断试验,可有效地预测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然而,亚细胞或细胞水平的实验或计算研究在预测组织水平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事件以及研究这些事件背后的机制可能是不够的。此外,浦肯野心肌组织(Purkinje ventricu
背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死亡率较高。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为STEMI患者开辟快速通道,缩短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患者的再灌注时间,对STEMI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
背景冠心病目前是危害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中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急危重症是导致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早期预测冠心病急危重症尤为重要。以年龄/EF比值为核心要素的ACEF评分及其衍生评分已被用于临床预测冠心病预后,且准确性与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无明显差异。年龄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EF值是反应心脏射血功能的重要参数,但年龄/EF比值与冠心病急危重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明确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