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规范经济是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长期以来并未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了严重的“滞胀”,一方面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一方面失业率迅速上升,传统的经济理论无法对其进行解释,人们才开始转入对非规范经济的研究。 非规范经济的存在,困扰着国家的政府统计,对经济运行、社会治安、道德风气等各方各面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非规范经济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其规模进行估测,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西方对非规范经济估测方法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如今已经提出了许多估测方法,如敏感性问题调查法、现金比率法、通货需求法等。我国对非规范经济的研究,是近十几年才开始的,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借鉴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几种新的估测模型,如货运量模型、地下GDP分割模型、通货需求模型等。然而这些估测模型,理论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对各种估测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金比率法、通货需求模型等方法的局限性,为模型的进一步改进指出了方向。同时,本文对地下GDP分割模型进行了改进,放宽了其前提假设,试图弥补其理论上的缺陷,使之更加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非规范经济简介 本部分从介绍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出发,阐述了非规范经济问题提出的历史渊源,介绍了非规范经济的各种定义,在此基础上,对非规范经济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探讨。 第二部分非规范经济在我国发展现状及影响 本部分介绍了非规范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特点,对非规范经济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规范经济的运行特点及对社会各方各面的影响,指出了非规范经济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三部分 我国非规范经济规模估测 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该部分首先对国内外各种估测方法作了简单介绍,然后对敏感性问题调查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三个变量的随机变量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