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中等空间度的重庆北碚区为研究单元,通过资料搜集、野外调查,运用GIS软件、统计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域10年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机制,并选取了景观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分维度、斑块数破碎化指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以及分离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分析了北碚区整体景观格局变化和各不同高程带地貌分区的景观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北碚区土地利用以生产性用地耕地为主,具有一定的林地面积分布。1995~2004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耕地和园地的转化。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不太迅速,综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达0.42%,单一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度以园地和建设用地最高,以林地为最低;景观格局变化的总体状况是由以大斑块为主体、中~小型斑块镶嵌其中的构型转变为以中等斑块为主体、大~小型斑块镶嵌其中的构型。斑块密度增加,而斑块形状趋于简单规则,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了,而优势度指数降低,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分离度指数相对较低,斑块分布较为集中。景观格局特征随高程的变化发生了明显的变异,不同高程带景观要素类型变化趋势不一。(3)北碚区生态环境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对区域的景观、社会和经济都己产生重要的效应,其中人类活动对区域景观格局干扰最强烈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谷平坝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