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民族观念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dgfhd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代民族研究史上,顾颉刚先生占据着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顾先生先后提出了两个重要论断,分别是“民族不出于一元论”和“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二者在当时学界和政界皆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对这两个有关“民族问题”的论断,以往学界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大多侧重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的考察,对“民族不出于一元论”有所忽略;第二,在有关“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的考察上,大多关注这一理论引发的论战,而未能着眼于这一理论的本身。因此,有必要从学术史的角度,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对顾颉刚的民族研究进行一番详尽探究。“民族不出于一元论”提出于1920年代,顾颉刚认为,夏、商、周三代各有各的始祖,并非同出于黄帝。顾颉刚之所以能够提出“民族不出于一元论”,不仅在于其自觉承受了前人的“疑古”成绩,更在于其运用了近代的史学方法,从而一举推翻了“民族一元论”。此论不仅是“疑古”派的重要论断,更对“信古”、“考古”和“释古”派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提出于1930年代,顾颉刚认为,经过战国、秦汉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已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顾颉刚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一论断,下仅缘于前人的启发,更在于其能够运用将“考究典籍”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建立了这一既有历史根据、又有调查依据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争,还引起了政界的关注。时间,“中华民族是一个”成为抗战期间中华民族的一个普遍观念。从“民族不出于一元论”到“中华民族是一个”,顾颉刚的民族观念并未出现根本性转变,但也并非一成不变,变处在于顾颉刚的思考侧重点和对“民族”内涵的认识。
其他文献
面对地铁车站建设的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标准不断提高,通过改进传统技术措施,应用新型材料、设备和信息技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实践价值的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
<正> 众所周知,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不少种类的动物向人类提供了肉、乳、蛋、毛皮以及药材等,而且在仿生学、解剖学、考古学、生态学、生理学以及军事、保卫、破案、防暴、
总是望着故乡的方向多望一眼就多一杯愁绪惹凄凉忘不了儿时的桃花雨光着脚板去跑
本文提出的一种新的ISAR运动补偿方法,是在文献[1]的复相关包给对准及相位中心对准补偿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这种方法减少了运动补偿的运算量,提高了距离和相位对准的精度,并能显著地
近年来纳米材料和纳米生物技术在临床治疗及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纳米药物、纳米医用材料、纳米芯片技术、体外诊断试剂逐渐开发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从纳米医疗
在企业飞速发展时期,相当多的企业面临人才招聘瓶颈的问题,人员选聘是企业吸收新鲜血液的源泉,也是企业积累人力资本,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起点。本文分析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汤熏洗坐浴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6年10月进行混合痔切除手术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从群众体育制度与法规建设、舆论和大众传媒、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化程度、学校体育等视角分析影响成都市群众体育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