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庙宇,是中国古代城市中分布最广、和市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类特殊职能建置。从它们常常和衙署建筑同时被标注在示意性性的方志地图上就可以看出庙宇在古代城市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选取了明清到民国时期北京城中的庙宇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关注自元大都建城开始到民国时期北京城中庙宇修建、分布的过程和时代特征。在笔者看来,从元代庙宇多皇家敕建到明代私修庙宇逐步出现,皇帝和宫廷中的皇后、公主乃至宦官在北京城中分别以各自的方式建庙、修庙,再到清代私建小庙急剧增多,数百年间北京城中的庙宇经历了一个数量由少到多、形制由规整到不规整的变化过程。伴随着民国时期的到来,北京城中的庙宇呈现急剧衰败化的过程,庙宇的世俗功能覆盖了其原有的祭祀功能。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笔者走访多家收藏单位获得了数种稀见民国时期庙宇调查材料,构成了本文相关章节的论证基础。而对《乾隆京城全图》等古地图的使用以及从建筑学和制图学角度判识庙宇对城市风貌的影响也是本文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