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MS微芯片表面修饰方法及其在手法氨基酸分离中的应用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adox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现象,自然界及生命体中都蕴藏着许多手性分子,尤其是人体与天然产物内活性分子,皆为手性分子。手性的研究在制药、材料科学及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手性分子特殊的结构决定了它特殊的性质,例如,生理环境中它们的生物活性和药理特性差别很大。因此,拆分手性对映体已经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微芯片电泳是一种新型分离技术。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较,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试剂及样品消耗量少、分离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设备体积小等优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因具有无毒、光透性佳、价格低廉、易和其它材料封合、低固化温度等诸多优点,已成为目前广泛应用的微芯片材料之一。然而,PDMS微芯片也有其本身不可忽略的缺点,例如,PDMS微芯片通道的电渗流很不稳定,疏水性强,易吸附分析物,导致峰展宽拖尾,分离效果差等。   本文本实验对PDMS微芯片通道做出了合适的修饰以及改性,为了有效地提高EOF的稳定性,改善微芯片的亲水性能,从而大大减小微芯片对分析物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分离效率。研究内容如下:⑴采用一种简单、绿色、经济的方法将PDA/BSA修饰到PDMS微芯片上,用于构建具有手性选择功能的芯片开管毛细管电色谱。首先,用真空泵将多巴胺(DA)水溶液抽入通道内,DA发生自聚合并在通道内壁上形成聚多巴胺(PDA)薄膜。PDA薄膜表面含有邻苯二酚和氨基等多功能基团作为二级反应平台,能够通过席夫碱或迈克尔加成反应进一步固定含氨基或巯基等基团的物质。本实验通过该方法将BSA固定于通道内。在最佳实验条件下,D-色氨酸和L-色氨酸在PDA/BSA修饰后的PDMS微芯片上实现了有效的分离。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芯片开管毛细管电色谱,采用PDA/GO/BSA作为固定相。首先,将DA和GO混合溶液抽入通道内,放置一段时间后,利用DA的氧化自聚合和极强的粘附性能在通道表面成功地修饰上PDA/GO。接着通过席夫碱反应、π-π共轭、疏水及氢键作用把BSA固定于通道内,成功地制备了蛋白质固定相。与裸芯片相比,修饰后的芯片的电渗流更加稳定,亲水性大大提高了,有效地抑制了非特异性吸附。在PDA/GO/BSA修饰后的芯片上,色氨酸对映体在短短的1 min内实现了有效的基线分离,分离度为1.57。⑶以制备的GO/Fe3O4/β-CD纳米复合材料作为芯片开管毛细管电色谱的固定相。运用简便的磁性固定方法,把GO/Fe3O4/β-CD纳米复合材料固定于PDMS芯片微通道内,成功地分离了手性氨基酸对映体。所制备的GO/Fe3O4/β-CD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具备Fe3O4 NPs磁性好易被外加磁场操控的优点,而且具备GO比表面积大易于固定更多的手性选择剂。与裸芯片相比,修饰后的芯片的EOF更稳定且对分析物的非特异性吸附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在50 s内,色氨酸对映体实现了有效的基线分离。我们还对实验条件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将GO/Fe3O4/β-CD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微流控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掺杂的CeO_2基多晶电解质材料在中低温情况下比YSZ离子电导率高,是中低温固体电解质备选材料之一。但是CeO_2基电解质需要经过较高温度烧结才能有理想的致密度,在高温或还原气氛中,Ce~(4+)易被还原为Ce~(3+),出现电子电导。因此,CeO_2基电解质材料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提高材料的烧结致密度是优化CeO_2基电解质材料结构和导电性能的重要手段,减小起始颗粒的晶粒尺寸和添加烧结助剂Fe_
有机发光材料在最近十多年的发展十分迅猛,在薄膜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化学传感器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设计了一种以二甲基硅为中心,以香豆素基团作为荧光团同时充当电子给体,以1,3,4-噁二唑单元作为强吸电子基团,成功合成了一种新颖对称的V形多功能发光材料,即目标化合物Si-OXD-CM。研究结果表明,以硅原子为中心能够形成一种V形结构,能够有效的减弱聚集态下分子间π-π堆积,从而限制了聚
学位
酰基烯酮是一类非常活泼的有机反应中间体,可以与多种不饱和键发生环加成反应生成一系列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六元杂环化合物。由于酰基烯酮的环加成反应在合成杂环化合物上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