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和移植肝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模型,并检测大鼠移植肝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采用近交系成年雄性DA、LEW大鼠为供受体,改良“二袖套”法建立肝脏移植模型42例。术前随机分为3组:排斥组(DA→LEW,n=12),耐受组(LEW→DA,n=15),同基因组(DA→DA,n=15)。术后4、7、10d随机各处死2例,收集肝脏标本和血标本,后两组术后30d各处死3例,收集肝脏标本和血标本。分离肝组织内淋巴细胞,由流式检测CD4~+CD25~+T细胞比例。每组留6例来观察生存期,存活>60d时采血样,并处死3只,血标本检测AST、BILI浓度,肝脏标本观察移植物病理学变化。结果:术后4d,三组均表现为高AST和低BILI,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7、10d排斥组血清AST、BILI浓度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术后60d,耐受组和同基因组血清AST、BILI浓度正常,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d,排斥组肝脏病理表现为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累及胆管、血管,肝小叶结构消失,伴有局灶性的出血、坏死,Banff评分Ⅲ级。耐受组汇管区表现为中等量的淋巴细胞浸润,未侵及肝实质、胆管和血管,Banff评分Ⅰ-Ⅱ级,同基因组汇管区为少至中等量淋巴细胞浸润,胆管、血管未受侵犯,Banff评分0-Ⅰ级。各组的中位生存期:排斥组为12d,耐受组106d,同基因组128d。排斥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1),耐受组和同基因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移植早期,急性排斥组和自发耐受组的移植肝内CD4~+CD25~+Tr细胞比例均增加,约在4d时达到高峰,急性排斥组的急性排斥反应最为明显。移植后30d,自发耐受组受者的移植肝内CD4~+CD25~+T细胞比例达到第二次高峰,在移植后60d时仍维持在较的高水平。结论:DA与LEW大鼠组合可建立稳定可靠的肝脏急性排斥模型与自发耐受模型,两种模型的肝功能变化、移植物病理表现、生存期分别符合急性排斥和自发耐受的特点。自发耐受模型肝内CD4~+CD25~+T细胞亚群比例变化趋势,与其他学者报道的调节细胞变化趋势一致,说明调节细胞可能参与自发免疫耐受的形成。第二部分:MACS双阳性法分选大鼠外周血内的CD4~+CD25~+T细胞目的:利用细胞磁分离系统(MACS)高效快速的分离大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方法:采用免疫磁珠两步法分离大鼠外周血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首先采用Anti-rat CD4-APC和Anti-APC MultiSort MicroBeads阳性分选出CD4~+细胞,再用Anti-rat CD25-PE和Anti-PEMicroBead阳性分选获得CD4~+CD25~+T细胞。分离后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纯度和细胞活性;体外增殖实验检测其对CD4~+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RT-PCR检测CD4~+CD25~+T细胞中Foxp3基因的表达。结果:双阳性分选后获得的CD4~+CD25~+T细胞纯度为94.2%±1.1%(87%~98%),细胞存活率93.8%±3.4%(93%~95%),体外增殖实验表明CD4~+CD25~+T细胞能明显抑制CD4~+CD25~-T细胞的增殖(CD25~+/CD25~- vs CD25~-,P<0.01)。分离得到的CD~4+CD25~+T细胞中有明确的Foxp3基因的表达。结论:采用MACS系统双阳性分选可以高效、快速的获得理想纯度和免疫抑制功能的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第三部分:自发免疫耐受大鼠移植肝内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肝内转录因子Foxp3的变化与自发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利用第一部分耐受组和同基因组肝移植后4d、7d、10d、30d、60d冻存的肝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移植肝内Foxp3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肝内Scurfin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肝移植早期Foxp3 mRNA及其蛋白产物Scurfin的明显下降,在7d左右开始上升,10d达到峰值,30d后Foxp3 mRNA表达水平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值。结论:转录因子Foxp3可能参与大鼠肝脏移植自发免疫耐受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