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反抗的双重变奏——《明末遗恨》:从话剧到电影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gn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孤岛时期,阿英创作的历史剧《明末遗恨》风靡“孤岛”剧坛,引起巨大轰动,演出反响热烈,阿英还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搬上银幕。话剧《明末遗恨》与影片《明末遗恨》是阿英话剧、电影剧本创作的代表作。本文以话剧《明末遗恨》和电影《明末遗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等研究方法,结合史料,从主题、人物、结构、公演评论等方面分析话剧与电影的艺术成就和历史贡献。并对话剧和电影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从话剧到电影转换中的异同,进而探究阿英在孤岛时期话剧、电影剧本创作的历史贡献。
  本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绪论,介绍上海孤岛时期话剧与电影的基本情况,以及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话剧热与电影热;介绍阿英在孤岛时期的话剧与电影活动,并对阿英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
  第一章,从主题、人物形象、戏剧结构、舞台演出和戏剧评论等方面对话剧《明末遗恨》进行全面分析,探求其在戏剧艺术上的独创性。话剧《明末遗恨》的舞台演出十分成功,打破了上海剧坛卖座记录,并形成了持久的观剧热潮。其主要原因在于,通俗的剧作模式、鲜明的反抗主题、复杂多样的人物形象和强大的演员阵容,既为观众提供了娱乐消遣功能,又满足了“孤岛”观众的心理诉求。
  第二章,对影片《明末遗恨》进行考察。从爱国影片的叙事策略、刚正克己的人物塑造、“现代古装片”的视听效果三方面对影片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爱国影片《明末遗恨》在对抗当局审查与坚持爱国思想上的博弈与妥协,如何在借古喻今与宣传斗争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及影片在人物处理、镜头语言和音乐布景等方面的新突破。
  第三章,从舞台到银幕转换的角度,就人物设定、主题、结构三方面对话剧与电影进行比较研究。人物设定方面,影片采用二元对立的方法塑造人物,彰显正面人物的英雄形象,凸显屈从者的叛徒形象;主题表达方面,影片采用含蓄影射的方式而非话剧的激烈冲突;结构组织方面,影片发挥了电影艺术的优势,弥补了话剧单线结构的不足。以上话剧到电影转换中的差异,反映了具有进步意识的爱国影片在“孤岛”上的艰难处境。
  第四章,概括孤岛语境中阿英话剧、电影剧本创作的历史贡献。话剧剧本创作方面,对历史剧的创作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注重凸显女性角色的叙事功能,表现了新女性观念。电影剧本创作方面,开拓了古装历史片的题材,推动了古装历史片的发展壮大;提倡古装历史片的民族意识,发挥了电影“文化武器”的作用。
  结语,总结阿英在孤岛时期话剧、电影剧本创作的贡献与局限。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土地征收是调整私人或集体土地所有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矛盾的最强有力的公法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及私人或集体的财产权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世界各国普遍建立了土地征收制度。由于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强制性地取得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并给予一定补偿的行政行为,它是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唯一合法的流转方式和配置土地资源的主要行政手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承袭
学位
儿童的空间再定向指的是迷失方向的儿童在空间中重新确定自己方位并找回被藏物体的能力。儿童空间再定向的几何模块论认为儿童只能利用空间环境所构成的几何信息,不能利用非几何信息来再定向。该理论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儿童与低等哺乳动物的认知系统里存在几何模块。然而,众多研究对这种简单化的观点提出了异议,研究者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儿童也可以利用某些非几何来进行再定向。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者具体归纳出
学位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徐怀中是为数不多的不以作品数量取胜的作家,各种类型的创作加在一起不过30余篇,但每一部作品单独拿出来都足以在文坛上引起反响。徐怀中为人谦和低调,他的作品坚持以人为中心,并利用时间叙事打破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淡化主流文化背景,保持着别具一格的风格。本文试图将徐怀中各个阶段作品连贯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徐怀中创作的风格,并跳出时代局限,在文学史中为他找到恰当的位置。细读徐怀中的作品,结
学位
在文学作品中诸多的空间意象中,城市作为一个大类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郁达夫的小说作品中,有关城市的内容非常丰富,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并且其中蕴含着他独特的城市生活体验。综观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他更注重对小说中空间的营造,并不致力于对主人公的生活作全面的描述,也不企图反映复杂的现实,而是通过人物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来书写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性体验。这种体验与郁达夫大量的城市书写有密切关系。本文立足于其大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