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孤岛时期,阿英创作的历史剧《明末遗恨》风靡“孤岛”剧坛,引起巨大轰动,演出反响热烈,阿英还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搬上银幕。话剧《明末遗恨》与影片《明末遗恨》是阿英话剧、电影剧本创作的代表作。本文以话剧《明末遗恨》和电影《明末遗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等研究方法,结合史料,从主题、人物、结构、公演评论等方面分析话剧与电影的艺术成就和历史贡献。并对话剧和电影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从话剧到电影转换中的异同,进而探究阿英在孤岛时期话剧、电影剧本创作的历史贡献。
本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绪论,介绍上海孤岛时期话剧与电影的基本情况,以及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话剧热与电影热;介绍阿英在孤岛时期的话剧与电影活动,并对阿英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
第一章,从主题、人物形象、戏剧结构、舞台演出和戏剧评论等方面对话剧《明末遗恨》进行全面分析,探求其在戏剧艺术上的独创性。话剧《明末遗恨》的舞台演出十分成功,打破了上海剧坛卖座记录,并形成了持久的观剧热潮。其主要原因在于,通俗的剧作模式、鲜明的反抗主题、复杂多样的人物形象和强大的演员阵容,既为观众提供了娱乐消遣功能,又满足了“孤岛”观众的心理诉求。
第二章,对影片《明末遗恨》进行考察。从爱国影片的叙事策略、刚正克己的人物塑造、“现代古装片”的视听效果三方面对影片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爱国影片《明末遗恨》在对抗当局审查与坚持爱国思想上的博弈与妥协,如何在借古喻今与宣传斗争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及影片在人物处理、镜头语言和音乐布景等方面的新突破。
第三章,从舞台到银幕转换的角度,就人物设定、主题、结构三方面对话剧与电影进行比较研究。人物设定方面,影片采用二元对立的方法塑造人物,彰显正面人物的英雄形象,凸显屈从者的叛徒形象;主题表达方面,影片采用含蓄影射的方式而非话剧的激烈冲突;结构组织方面,影片发挥了电影艺术的优势,弥补了话剧单线结构的不足。以上话剧到电影转换中的差异,反映了具有进步意识的爱国影片在“孤岛”上的艰难处境。
第四章,概括孤岛语境中阿英话剧、电影剧本创作的历史贡献。话剧剧本创作方面,对历史剧的创作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注重凸显女性角色的叙事功能,表现了新女性观念。电影剧本创作方面,开拓了古装历史片的题材,推动了古装历史片的发展壮大;提倡古装历史片的民族意识,发挥了电影“文化武器”的作用。
结语,总结阿英在孤岛时期话剧、电影剧本创作的贡献与局限。
本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绪论,介绍上海孤岛时期话剧与电影的基本情况,以及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话剧热与电影热;介绍阿英在孤岛时期的话剧与电影活动,并对阿英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
第一章,从主题、人物形象、戏剧结构、舞台演出和戏剧评论等方面对话剧《明末遗恨》进行全面分析,探求其在戏剧艺术上的独创性。话剧《明末遗恨》的舞台演出十分成功,打破了上海剧坛卖座记录,并形成了持久的观剧热潮。其主要原因在于,通俗的剧作模式、鲜明的反抗主题、复杂多样的人物形象和强大的演员阵容,既为观众提供了娱乐消遣功能,又满足了“孤岛”观众的心理诉求。
第二章,对影片《明末遗恨》进行考察。从爱国影片的叙事策略、刚正克己的人物塑造、“现代古装片”的视听效果三方面对影片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爱国影片《明末遗恨》在对抗当局审查与坚持爱国思想上的博弈与妥协,如何在借古喻今与宣传斗争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及影片在人物处理、镜头语言和音乐布景等方面的新突破。
第三章,从舞台到银幕转换的角度,就人物设定、主题、结构三方面对话剧与电影进行比较研究。人物设定方面,影片采用二元对立的方法塑造人物,彰显正面人物的英雄形象,凸显屈从者的叛徒形象;主题表达方面,影片采用含蓄影射的方式而非话剧的激烈冲突;结构组织方面,影片发挥了电影艺术的优势,弥补了话剧单线结构的不足。以上话剧到电影转换中的差异,反映了具有进步意识的爱国影片在“孤岛”上的艰难处境。
第四章,概括孤岛语境中阿英话剧、电影剧本创作的历史贡献。话剧剧本创作方面,对历史剧的创作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注重凸显女性角色的叙事功能,表现了新女性观念。电影剧本创作方面,开拓了古装历史片的题材,推动了古装历史片的发展壮大;提倡古装历史片的民族意识,发挥了电影“文化武器”的作用。
结语,总结阿英在孤岛时期话剧、电影剧本创作的贡献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