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改进的个案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i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改进是时代对学校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学校在发展困境中寻求转变的必经之路。“改革是每个学校自己的事情”(古德莱德语),面对各具特色的发展现状,每所学校寻求自身改进都需要调动内部动力,进行独立性思考。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是以学校具体情况为依据的,以学校成员为主体的活动,它与学校改进的本质相契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校长能够展现领导力,教师能够发挥课程开发力,家长、学生、社区可以献计献策,在这过程中学校的内外部能量得以建构,最终学生可以享受到课程开发的成果,提高学习成就,学校应对变革的能力也得到增强。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改进的关键切入点。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重庆市一所优质小学——J小学作为个案,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等方法,对J小学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改进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总结其经验并对其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反思,得出了个案学校取得的学校改进成效,发现个案学校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与个案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得出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改进的启示,并针对个案学校的问题与不足出相应的建议。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的缘起、并对学校改进与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文献综述进行梳理,通过以后的研究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是研究设计与过程,这部分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所选个案的缘由、调查资料的分析整理过程进行陈述,为下文提供方法论基础。第三部分是研究的理论与假设,通过探讨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改进在价值取向、行动主体、学校愿景方面的关系以及校本课程对于学校改进的价值,从理论上证明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改进的可行性。第四部分是研究发现,首先阐述了个案学校的概况,然后对个案学校从校本课程的情境的分析、目标的确定、组织的建立、开发方案的制定、校本课程的实施、评价整个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总结了个案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校长能力提升、学生个性成长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而证明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改进的事实可行性,最后在对个案学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个案学校存在着在课程目标表述不清、部分教师积极性不高、对学生实际需求还不够关注的问题与不足。第五部分是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改进的启示与建议。根据对个案学校的实践和校本课程与学校改进的相关理论,得出了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改进的启示:以学校文化更新推动学校改进;以建设学习型学校助力学校改进;以提升改进能力永续学校改进。针对个案学校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根据学校发展愿景,明确校本课程系统构成;优先发展“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校长需树立课程领导意识,提升课程领导水平;让学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
其他文献
财务信息化对于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实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财务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实现财务信息集成和共享提供了基础平台,是企业加强自己集中监
21世纪,网络逐步成为人们越来越依赖的信息来源。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对于“网络新闻”这一应用的使用率高达79.6%。由此可见,随着互
<正>风暴一号创造了中国航天多项第一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前身为上海机电二局)已经有了探空火箭和地空导弹研制成功的经验,尤其是探空火箭搞了好几年,各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疗效,为临床治疗DEACMP提供新思路。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DEACMP患者依据随机数
乙醇汽油由于具有辛烷值高、抗爆性好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现有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方式由于成本高而严重制约其发展。另一方面,我国
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遗传失调,最近研究较多的微RNA(miRNA)起着重要作用。miRNA是一种长为21~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参
香港和新加坡经济上同样高度发达,在社会的其他方面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两地的新闻自由却高低有别。经过比较我们发现,这种差异主要因为彼此有不同的总体权力结构。有关权力结
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矿山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提升国民经济水平的重要保障。多年来矿山企业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
长期以来,许多专家学者比较关心对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专业竞争力的研究,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对中职学校专业竞争力的研究较少。所以,对中职学校专业竞争力的研究尤显重要。本文
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加快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推进,综合公交线网形态、网络层次性和功能结构均已发生巨大改变,再按道路公交系统为城市轨道交通输送客流已不能适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