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斜方肌筋膜瓣重建肩锁及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及筋膜瓣的组织学转归。[方法]1.前瞻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7例锁骨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同时斜方肌筋膜瓣重建肩锁、喙锁韧带(韧带重建组),49例仅应用锁骨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X线片喙突上平面与锁骨下平面的垂直距离(CC.Dist)、核磁共振定量分析韧带噪声比(Signal/Noise Quotiem,SNQ)。2.两组病例取钢板时同部位采样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部分组织块,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分析转化因子表达差异及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分析斜方肌筋膜瓣重建肩锁、喙锁韧带后筋膜瓣的生物学转归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年,平均4.8年。韧带重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5/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3%(33/49)(P<0.01)。术后2年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2年韧带重建组评分显著低于钢板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年,韧带重建组患侧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为(92.76±24.67)分;钢板固定组为(79.69±21.38)分,两组间患侧肩关节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韧带重建组SNQ显著低于钢板固定组(P<0.01),提示韧带重建组韧带愈合更好。细胞学分析及免疫组化显示韧带重建组成纤维细胞密度和转化生长因子表达率均高于钢板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Ⅲ型胶原均阳性表达,韧带重建组Ⅰ型胶原含量和Ⅰ型/Ⅲ型胶原比值均高于钢板固定组,Ⅲ型胶原含量低于钢板固定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韧带重建组筋膜组织化生为韧带结构,钢板固定组为瘢痕样结构。[结论]与单纯锁骨钩钢板固定相比,斜方肌筋膜瓣重建肩锁、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期肩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术后重建韧带愈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