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心莲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备多种药效作用。穿心莲内酯是中药穿心莲中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作用,然而其发挥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还尚不明确。炎症是一个动物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巨噬细胞激活,活化的巨噬细胞能够消除入侵的有传染性的微生物和触发释放以TNF-α,IL-1β和IL-6为代表的炎性细胞因子,使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已有研究表明,LPS可诱发炎症,且为主要成分,NF-κB和MAPKs是LPS信号传导过程中两条极其经典的路径。因此,本试验进一步研究穿心莲内酯对LPS诱导的炎性反应的抗炎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为穿心莲内酯的治疗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首先在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上探究穿心莲内酯的抗炎机制。采用LPS刺激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诱导炎症模型,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穿心莲内酯(25、12.5、6.25 μg/mL)。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测定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采用凝胶迁移试验(EMSA)来测定核转录因子(NF-κB)的入核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B)测定NF-κB、p38、ERK和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可以抑制LPS诱导的TNF-α、IL- 6、IL- 1β三种炎性因子的分泌和mRNA的表达,并呈现剂量依赖性。此外,穿心莲内酯抑制p65的入核表达水平和Iκ-B、JNK、ERK1/2、p38的磷酸化水平。试验证实,穿心莲内酯通过抑制NF-κB、MAPKs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来发挥其抗炎作用。其次在小鼠乳腺炎模型上进一步探究穿心莲内酯的抗炎机制并观察其抗炎效果。选取36只分娩后5d~7d的初产、泌乳母鼠,随机将其分为6组,用LPS灌注乳池,建立小鼠乳腺炎模型。分别以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2.5、5、10mg/kg)及地塞米松(5mg/kg)腹腔注射给药后24 h,采取乳腺组织。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乳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测定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 6和IL- 1β的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测定NF-κB、p38、ERK和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穿心莲内酯抑制乳腺组织的病理损伤,抑制LPS诱导的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同时,穿心莲内酯抑制了转录因子p65的入核表达水平和Iκ-B、JNK、ERK1/2、p38的磷酸化水平。试验证实,穿心莲内酯通过抑制NF-κB和MAPKs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发挥其抗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MAPKs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抑制TNF-α,IL-1β和IL-6三种炎性因子的表达,使炎性因子的产生减少,发挥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