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沙门氏菌是一种在乳制品、肉制品和禽蛋产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对普通民众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对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有效控制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研究已经发现与传统的热灭菌技术相比,超声杀菌技术在节能、提高效率和保持风味方面皆表现出了其优越性。但是,也发现超声处理存在杀菌效果有限,不能有效保证食品安全,且对设备和能源要求高等问题。这也进一步限制了超声除菌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氏菌是一种在乳制品、肉制品和禽蛋产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对普通民众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对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有效控制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研究已经发现与传统的热灭菌技术相比,超声杀菌技术在节能、提高效率和保持风味方面皆表现出了其优越性。但是,也发现超声处理存在杀菌效果有限,不能有效保证食品安全,且对设备和能源要求高等问题。这也进一步限制了超声除菌技术在实际食品加工中的进一步加工与应用。基于此,本课题以沙门氏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于超声处理下沙门氏菌细胞内部的生理代谢变化进行探究,以深入揭示超声处理及其增强二氧化氯抑制沙门氏菌效果的背后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对高强度超声(HIU)处理下沙门氏菌的生存机制进行探究。研究发现高强度超声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沙门氏菌的可培养细胞数。电镜结果初步表明高强度超声处理会造成沙门氏菌细胞结构受损甚至是瓦解,而菌悬液上清液中电导率值的增加(13.47-18.10%),以及蛋白含量的增加(27.62-38.30倍)进一步表明高强度超声能引起沙门氏菌细胞结构受损,进而引起胞内物质渗漏。此外,高强度超声处理还会造成细菌细胞内的能量代谢异常,其中高强度超声处理后柠檬酸合成酶、苹果酸脱氢酶等TCA循环关键蛋白质显著下调,导致细胞内ATP积累受阻,进而影响了沙门氏菌细胞的应激损伤修复和物质摄取过程,使得细菌细胞逐步走向死亡。最后,存活的沙门氏菌可能是通过上调其环境感知(双组分系统)、趋化性(细菌趋化性)、物质摄取(ABC转运体)和ATP产生(氧化磷酸化)来增强对高强度超声不利胁迫的适应性。进一步探究低强度超声处理对沙门氏菌生理状态和生理调控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探头式超声波(US)和水浴式超声波(WUS)这两种处理方法都破坏了沙门氏菌的细胞结构,增加了其细菌外膜的渗透性(US:9.00%,WUS:11.96%),并造成细胞内活性氧的积累(US:13.95%,WUS:4.34%)。同时,还引起了细胞内ATP(US:15.22%,WUS:14.15%)和ATP酶活性的降低(US:3.13%,WUS:26.06%)。这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导致了沙门氏菌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被破坏,进而影响细菌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同时,细菌细胞内部也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代谢调控来有效应对超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如脂质代谢,小分子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这也可能是两种低强度超声均未导致沙门氏菌可培养细胞数显著减少的内在原因。最后,深入探究低强度超声增强二氧化氯抑制沙门氏菌效果的潜在机制。电镜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处理增强了二氧化氯对沙门氏菌细胞膜结构的损伤,进而导致细菌细胞外膜的通透性进一步增加(CLO2:31.23%,CLO2+WUS:66.25%),菌悬液上清中的电导率进一步增加(CLO2:6.57%,CLO2+WUS:10.28%)。同时,还发现低强度超声处理增强了二氧化氯处理后沙门氏菌细胞内部能量供给失调,其中联合处理导致细菌细胞中ATP含量进一步减少(CLO2:78.63%,CLO2+WUS:91.66%),以及ATP酶活力的显著下降(CLO2:14.32%,CLO2+WUS:38.06%)。此外,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处理还进一步加剧了二氧化氯对沙门氏菌细胞内小分子物质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的破坏。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条件超声波单独作用以及联合二氧化氯对沙门氏菌的杀菌效果及机理进行探究,进一步探明了超声的抗沙门氏菌具体效果及应用潜能,进而为超声波联合除菌技术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其他文献
木姜叶柯(学名:Lithocarpus litseifolius(Hance)Chun),别名多穗柯、甜茶(s weet tea),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活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炎症型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 owel disease,IBD),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容易复发。长期服用药物治疗会
香肠是我国肉制品中最为重要的类型之一,且消费量比较大,其中传统的中式香肠在我国有着较好的销量。中式香肠制作起来并不复杂,传统方法是将猪肉肥瘦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灌入肠衣之后,晾挂在荫凉且通风初,自然风干而成,随着中式香肠的不断发展,工厂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采用风干箱快速干燥脱水,减少生产成本。有研究表明,传统方式风干的香肠比工业化快速生产的香肠风味等更优。本文以不同阶段的中式香肠为实验样品,研究其成
蛋黄中富含脂质和蛋白质。在热处理中,蛋黄蛋白质因受到高温而发生变性、降解或共价交联聚集,脂质在加热过程中易发生氧化,这些变化显著影响蛋黄的加工特性和营养特性。针对蛋黄中的蛋白质,重点关注其翻译后的糖基化修饰结构在热加工过程中的潜在交联聚集,结合蛋黄功能特性的变化,综合阐述热加工影响蛋黄特性的分子结构基础。针对蛋黄中的脂质,拟通过脂肪酸分析、脂质组定量对比分析等,综合梳理热加工对蛋黄脂质脂肪酸组成、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富含淀粉、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物质以及功能活性成分。淀粉是藜麦的主要成分,因此可以广泛用于食品加工方面。淀粉膜作为食品包装膜可以替代传统塑料包装袋,不仅能延长食品保质期,成本低,可食用且环保,经济效益极高。本文以藜麦为主要原料,探究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通过响应面优化了碱法提取藜麦淀粉的工艺,并对藜麦淀粉的形貌特征和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
藜麦为苋科藜属植物,是一种假谷类作物,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通常主要被食用的部位为籽粒。但藜麦叶子也具有丰富的营养,国外也将叶子作为蔬菜食用。多糖也是藜麦籽粒和藜麦叶中的功能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降血糖等生理作用。经常食用藜麦有利于预防慢性疾病,提高人体健康。而藜麦籽粒多糖目前已有众多研究,但藜麦叶多糖的研究较少,尚不明确其理化结构与生物活性,所以为了解藜麦叶多糖的理化结构以及生物活性以
广泛使用的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已经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人们已经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新型生物可降解的活性智能包装材料。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可生物降解和无毒的优点。把天然色素、抗菌剂或抗氧化的活性物质添加到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中可得到活性智能包装材料。这类食品包装材料可以使人们便利掌握食品质量的动态变化,从而保障食品加工、运输、储藏、食用等过程的安全。pH指示膜是一种智能的食品包装材料。它的颜色变化可以指示
甜菜素(Betalains)是一种水溶性天然植物色素,安全无毒,具有良好的着色能力,兼具抗菌、抗氧化、抗疲劳、预防冠心病和预防癌症等生理活性。我国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甜菜素在各类食品中根据生产需要可适量添加。很长一段时间,甜菜几乎为其唯一来源,随后学者们在石竹目下17个植物科属中发现了甜菜素,其中就包括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藜麦为
衰老是伴随生命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活动,指机体从构成物质、组织结构到生理功能的丧失和退化过程。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衰老相关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长,社会和经济负担不断加重。开展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研究,降低衰老相关疾病发病率,对改善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作用机制的特点,在食疗保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黄精来源于百合科草本植物黄精的根茎,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植物多
西洋参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属于药食同源原料,研究表明西洋参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药理活性,主要的活性成分为皂苷和多糖。同样地,西洋参须也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充分利用西洋参须的活性成分研发一种饮料,既能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又能满足当代年轻人的喜好,将成为西洋参相关产品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西洋参须为原料,通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α-淀粉酶和麦芽糖酶、风味蛋白酶三步酶解制备西洋参饮料,测定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软骨退变和骨结构增生为特征的进行性疾病,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衰老、年龄相关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以及关节软骨细胞中炎症和分解代谢基因表达的相关变化。蒲公英作为全球范围内生长的菊科植物,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治疗草药,蒲公英具有抗炎、抗高血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氧化、肝脏保护和胃肠道保护等药理活性,传统用途有壮筋骨、乌虚发、清热解毒。菊苣酸是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