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资本作为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一种积极潜在力量,对个体、组织以及社会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小学教师从事的是最基础的教育工作,其心理资本水平的高低既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与心理健康,又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特点及提高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途径和方法。本研究共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探讨的是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特点。为此,研究一选取来自湖南长沙、邵阳、衡阳、常德等多所小学的教师共300名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心理资本的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小学教师心理资本中的人际情感型心理资本高于任务型心理资本;在具体方面,爱与感恩、热诚因子的得分最高,自我效能、进取心的得分最低;只在爱与感恩(p=.046)、自我效能(p=.053)两因子上的性别差异显著或边缘显著,前者女教师高于男教师,后者男教师高于女教师。在此基础上,研究二采用实验法对部分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进行干预。鉴于教师的时间有限,干预研究主要针对小学教师心理资本中得分较低的——自我效能和进取心两因子,采用组间设计方式,对长沙市某小学的实验组教师10人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团体活动干预。结果发现,实验组教师的自我效能、进取心水平干预后高于干预前;干预后,实验组教师这两因子的得分也高于控制组。且8周后的追踪测试结果与实验后及时测验结果间差异不显著。根据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中,人际情感型心理资本的水平高于任务型心理资本的水平;因子爱与感恩、热诚水平较高,进取心、自我效能因子的水平较低。(2)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在爱与感恩、自我效能感因子上有性别差异,前者女教师高于男教师,后者男教师高于女教师。(3)团体活动可提高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水平和进取心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心理资本,且这种改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