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轴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ryan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RC)柱在强震中的典型破坏特征之一为端部混凝土压碎脱落和纵筋压曲外凸,使得柱残余承载力严重偏低,导致房屋容易发生倾斜甚至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提升矩形RC柱的承载力与延性,本课题组提出了成束筒箍筋约束形式来增强矩形截面柱的端部。为此,本文针对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轴心受压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与分析。本文共完成了8根矩形截面柱的轴心受压试验,其中4根柱为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另外4根柱为普通矩形箍筋约束混凝土柱。试验结果表明: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在发生破坏时延性较好,其荷载-位移曲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下降阶段和破坏残余阶段;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截面根据混凝土侧向约束的不同可以分为四个区域,即强约束区、弱约束区Ⅰ、弱约束区Ⅱ和无约束区。在整个加载过程中,无约束区、弱约束区Ⅱ和弱约束区Ⅰ的混凝土依次逐渐退出工作。在相同体积配箍率条件下,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峰值荷载比相应的普通矩形箍筋约束混凝土柱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其结果取决于圆形螺旋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与矩形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之比λ。当λ小于3时,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峰值荷载表现为降低;反之,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峰值荷载表现为提高。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峰值点位移比相应的普通矩形箍筋约束混凝土柱大,荷载-位移曲线的下降段更平缓,后期的残余承载力相对较高。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在轴向应变为0.02和0.03时,其残余承载力(P0.02、P0.03)与对应峰值荷载(P)的比值分别为普通矩形箍筋约束混凝土柱的2.0、1.7-1.8倍。随着圆形螺旋箍筋的体积配箍率逐渐降低(2.052%、1.360%、1.024%),P0.02/P由62.2%降到37.3%;P0.03/P由47.6%降到27.3%。结合试验研究结果,本文基于Mander et a1.的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强度与应变计算模型,给出了适用于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峰值点承载力与对应轴向应变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将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吻合的较好。最后,本文建立了适用于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强度等级两个影响参数进行了补充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峰值荷载增大,但其峰值点应变呈现减小趋势;随着钢筋等级的提高,成束简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峰值荷载和峰值点应变均呈现增大趋势。此外,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还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过滤是饮用水常规处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理论分析和生产实践表明过滤速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过滤周期及出水水质。就滤速变化对过滤性能影响展开研究,在水质控制方面有着很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而由地震引起的灾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处于相当突出的地位。在中国的中西部黄土地区,也曾发生过多次地震,并且
空间交错桁架结构是钢结构中最近出现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在建的重庆国泰艺术中心“题凑”部分采用了此类结构。构成空间交错桁架体系的单榀桁架在同一等高面彼此平行,但与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建筑结构连续倒塌的事故。连续倒塌是指结构由于极限事件的偶然荷载冲击作用产生局部破坏,最终导致结构发生大范围的局部倒塌或者整体倒
本文将Ritz向量叠加法和本征正交分解法(POD)结合,用于分析大跨网架结构的风致响应。   POD法是一种在频域内分析大跨网架风压场的方法,结构表面的风压场可以分解为依赖时间
在我国许多高校的新校区建设中,大量的建筑物需要建设在古河道地基上。倾斜下卧层地基-上部结构-基础的共同作用研究成为岩土工程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桩基础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因桩土共同作用是一个复杂的力学体系,使桩的沉降问题愈显突出,但是桩基的沉降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且这些因素还有不确定性及地区差异性,正是这些原
桥梁必需的使用宽度是有限的,而随着跨径的不断增大,宽跨比不断减小,从而使得桥梁的横向刚度也不断减小,同时宽跨比的减小又影响到桥梁的动力稳定性。因此,如何在提高悬索桥跨越能
江河湖库的清淤及河道的疏浚拓宽等工程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疏浚淤泥。我国内陆疏浚工程中产生的高含水率疏浚泥通常采用堆场处置。疏浚泥堆场处置及堆载预压法处理吹填淤泥的
在高压、富水地段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涌水事故是常见的工程灾害之一。为了研究隧道涌水事故发生的机理,并进一步对隧道涌水量做出预测,有必要从渗流、应力、损伤耦合的角度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