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巴渝文化的景区接待中心建筑设计研究——以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接待中心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5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渝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追本溯源,其形成归结于远古巴人、巴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演变。作为地域文化载体的巴渝传统建筑,是巴渝文化和地域文明的浓缩与凝固。而如今,受到全球化的冲击,巴渝传统建筑作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分支,其自身的地域性特征正逐渐消失。1999年,第20届UIA大会于北京召开,大会中一再强调:没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区域识别性的建筑,就不是世界的建筑。地区特色依靠建筑这个实体来体现,其本身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延续。  面对全球各种建筑思潮和旅游文化的影响,巴渝地域文化和旅游业越来越受到关注。风景区的发展必须同时提升它的服务设施,景区接待中心作为当中的重要旅游设施,游客可以通过它了解到风景区的人文地理与风土人情。与此同时,景区接待中心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产生于特定的地域环境之中,建筑本身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内涵,但是巴渝地区的景区接待中心体现巴渝地域特色的较少。总的来说,建筑本身的设计理念应根植于巴渝本土的自然特色、人文风情及技术特征,使其更加充分展示出巴渝特色,成为连接当地人文历史、自然环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媒介。  本文从景区接待中心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巴渝传统建筑的设计手法,深入分析项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其规划选址、功能布局、形态构成等要点,从而探讨景区接待中心与巴渝文化的关系。在硕士阶段,作者有幸在导师指导下承担了巴山大峡谷景区接待中心建筑设计任务。该项目地处达州宣汉县巴山大峡谷风景区,巴渝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包含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笔者经过一系列实地调研,对国内外多个优秀的景区接待中心以及巴渝地区的传统建筑进行研究,初步总结了融合巴渝文化的景区接待中心建筑设计策略。希望通过巴山大峡谷景区接待中心的建筑设计实践,为未来巴渝地区建设的景区接待中心提供方案参考和设计借鉴。
其他文献
中国幅员辽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记录与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国优秀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探索传承是建筑师的光
传统建筑的现代化一直都是建筑界的重要命题。中国文化在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动荡后就被人为的割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下,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商业、宾馆、娱乐等大规模的旅游服务设施处于快速兴建之中。旅游型城镇商业服务设施通常既要满足居民生活
娲皇宫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我国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的中皇山,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
殡葬建筑跨越时间、跨过生死为生者与死者建立了超脱尘世的空间联系,自古以来就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也涌现出不少家喻户晓的殡葬建筑,古代的明十三陵、金字
为了更好地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2009年以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大热潮。然而,就在捷报频传之时,由于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加上
客家作为中国八大汉民系中的重要民系之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当然历史的脚步同样也促进了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发展,而在这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
论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空间认知与寻路问题的相关文献,并以实际寻路过程作为线索,总结了已有的寻路设计原则。 论文在理论推导阶段提出了基于空间认知理论的空间分类方法,指出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中央政府在新世纪初期针对农村发展适时出台的重要政策。伴随着我国城乡统筹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的推进,合并型农村新社区在整合资源方面效
乡,又称建制乡,是我国广大农村最基层、与镇同级的行政单位。2008年的城乡规划法将镇乡分离,标志着乡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作用。而长期的乡镇混淆,致使当前关于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