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取象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它是通过一个具体的物象,利用想象进而比论出一个抽象事理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产生于远古时期,发展形成于《易经》,取象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却不间断的过程。从一开始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着这一种思维方式,发展到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利用这样的思维方式表达作品的深层含义,取象比附的运用在历朝历代的文学中层出不穷,但取象比附特征最为显著的是在诗歌方面。红诗是作者在精心结撰全篇之时为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而创作出的服务于小说本体的存在。同时代表着曹雪芹高超的文学功力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全部红诗包括匾额、酒令,牙牌令等在内共计207篇,对《红楼梦》的整体解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红诗中物象的研究尤为关键。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说明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以及红诗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现状和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红诗的具体概况,在统计红诗数量的基础上,将红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对红诗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其次,对取象思维的定义和特点进行简要的概述,并说明红诗与取象思维的关系。第三章,从取象思维方式立足于具体物象的角度出发,在第二章统计的基础上,将红诗中出现的物象分成自然之象和用具之象两类,并进行具体的阐述。由于隐语是红诗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一,对其预言和暗示作用的解析与取象思维方式的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第四章将在具体分析诗中出现的物象和取象比附的基础上,结合小说文本分析人物的命运结局。第五章将从整篇小说的视角出发,分析透过红诗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利用红诗中的取象比附内涵,阐释贾府荣耀的现实背景和衰败的命运走向,以及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并对家族命运的悲剧性进行概括。本篇论文以红诗为研究对象,紧密联系取象思维这一思维方式,具有特殊的意义。以取象比附分解诗歌深层内涵,最终回归小说本体的情节发展,能够更好的解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