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和随访来分析碘-131(iodine-131,131I)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的治疗效果,结合后期对患者的观察,来评价各个因素能否影响131I治疗GD的疗效,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应用于临床,指导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月在某医院接受一次放射性131I治疗的203例GD患者,研究随访过程中失访7例,根据排除标准排除5例,最后调查对象共计191例,依照131I治疗GD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之前的查体检查、血液常规检查、甲状腺相关激素的检查、计算甲状腺体积和重量、ECT(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检查、确定患者一次性服用131I的治疗剂量。按照接受131I治疗后的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为时间点,定期随访患者的情况及评估治疗效果。对患者回馈的结果进行登记整理,并使用球形性检验、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191名GD患者,其中男性为90人,占总体的47.1%;女性为101人,占总体的52.9%。在131I治疗过程中一般指标变化如下,体重先升高后下降,F=18.64,P<0.001;呼吸先升高后下降,F=19.32,P<0.001,收缩压逐渐下降,F=16.27,P<0.001,舒张压逐渐下降,F=18.56,P<0.001,心率逐渐下降,F=17.34,P<0.001,甲状腺重量逐渐下降,F=17.03,P<0.001,体温变化无统计学差异,F=2.38,P>0.05;经131I治疗后血常规指标变化如下,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数逐渐上升,F=17.26,P<0.001,红细胞(red blood cells,RBC)数逐渐上升,F=19.32,P<0.001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GB)逐渐上升,F=27.27,P<0.001,血小板(platelet,PLT)数逐渐上升,F=17.47,P<0.001,粒细胞(granuloblast,GRA)数逐渐下降,F=25.47,P<0.001;经131I治疗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指标变化如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逐渐上升,F=44.64,P<0.001,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逐渐下降,F=65.60,P<0.001,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逐渐下降,F=17.85,P<0.001;经131I治疗GD疗效变化如下,甲状腺肿大评分逐渐下降,F=26.32,P<0.001,患者眼症评分逐渐下降,F=42.37,P<0.001,疾病疗效评分逐渐下降,F=37.38,P<0.001;对131I治疗GD患者疾病疗效评分与治疗前甲状腺重量、心率、甲状腺肿大评分、眼症评分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131I治疗GD疾病疗效评分与治疗前甲状腺肿大评分、治疗前眼症评分相关,其与治疗前甲状腺肿大评分相关系数为0.171,P<0.05,与治疗前眼症评分相关系数为0.182,P<0.05,疗效与二者均呈正相关。而131I治疗GD患者疾病疗效评分与治疗前甲状腺重量、心率的相关分析均P>0.05,疗效与二者均不相关。结论:通过研究191例GD患者的资料,发现经过131I治疗后6个月,GD患者的甲状腺肿情况、眼症明显好转;GD患者绝大多数治疗有效;GD患者治疗前甲状腺肿大的评分和治疗前眼症评分与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关,治疗前二者评分越高,疾病治疗效果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