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其组分是生活垃圾规划与管理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在北京市的生活垃圾的各种产生源中,居民家庭一直被认为是最主要的产生源,因而也是生活垃圾管理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增长迅速;同时,由于受到饮食结构、家庭用能结构以及商业活动等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垃圾组分也可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适时地对北京市生活垃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与国外研究相比,目前国内对家庭垃圾产生因素的研究还很少;有关北京市居民生活垃圾的逐户调查研究还不多见。鉴于此,本文重点采用逐户调查的方式,对来自北京市各城区不同类型的113户居民的家庭垃圾进行调研,并结合北京市已有的垃圾产生方面的数据,研究了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各种组分的产生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居民家庭中,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233kg/d,其中厨余垃圾、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和其他垃圾的比例分别为69.32%、10.25%、9.78%、0.81%、5.77%、1.34%和2.73%g垃圾的平均容重为221kg/m3;平均含水率为50.19%;在单位重量的所有垃圾中,可回收物价格在125~202元/t之间。
居民家庭垃圾组分按照在样本中的出现频率大小,可以分为常见组分和非常见组分两类,前者包括厨余、纸类和塑料;后者包括金属、玻璃和织物。就平均情况而言,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家庭人口数与人均垃圾量呈良好的幂函数负相关关系,由此可以推算出整个北京市居民家庭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273kg/d,占垃圾清运量的24.98%。家庭收入与家庭人均垃圾量则不存在明显的函数关系,这与过去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为了定量分析各种因素对垃圾组分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家庭人口结构”这一复合变量。通过对单户家庭各组分的垃圾产生量进行虚拟变量回归,得出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家庭人口结构>家庭收入>受访者学历。
结合垃圾组分的历年资料,本文根据垃圾的常见组分加权计算的结果发现,北京市居民区、商场、饭店、事业区、学校和写字楼的垃圾产生量分别占进入填埋场垃圾总量的24.60%、14.77%、6.03%、9.57%、29.80%和15.24%,其中居民区的比例与逐户调查的结果较为一致。根据上述产生源中各种组分的比重,确定了北京市厨余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为餐饮业零售额和家庭规模,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可回收物的影响因素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第三产业比重,而灰分主要受到集中供暖率和燃气率的影响。垃圾总量,以及厨余、纸类和塑料等常见组分的产生量与相应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r2接近0.9或达到0.9以上。城市层面与家庭层面的研究结果之间能够较好地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