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语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科学建立以来,在此领域的各种研究工作都层出不穷。随着研究的深入,语用学分析法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很多学者都做出了将语用学理论用于教学法、翻译以及文学领域的研究。《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本小说。从2003年发行至2005年,这部小说一直荣登美国《纽约时报》等畅销书的排行榜首位,该小说于2005年在英国的《观察家报》上荣获最佳图书。小说在多元化的语境下,探讨了许多当代的重要问题:诸如性虐待、社会混乱的战争,宗教和文化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看法等。本论文从文学语用学角度对三个研究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首先,探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对话是如何违反合作原则的。其次,主要人物对话是如何遵守礼貌原则的。最后,探讨主要人物遵守和违反会话准则的潜在原因。通过分析这些对话的言外之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鲜活的性格和欣赏作家的写作风格。本文摘取了小说中主要人物阿米尔、阿米尔的父亲、哈桑以及阿瑟夫的对话,以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视角探究人物话语的真实含义。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文学语用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本论文重要的分析工具。在对小说《追风筝的人》中人物对话的会话含义进行研究后发现,利用会话原则来分析和解释小说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把握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世界。主要人物对话违背和遵守会话原则的潜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民族身份、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等。运用语用学理论对小说中人物对话的分析能够进一步证实该理论对文学作品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加深读者对于小说人物性格的理解,丰富对该小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