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程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项目驱动式教学因其强调知识的相互联系与系统性运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迅速引起国内学者和教师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将项目驱动式教学引入《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对比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与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能力、主观学习满意度方面的区别,为该课程教学中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参考,使学生体验深度学习,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研究方法:通过对《运动生理学》教材的分析发现,运动性疲劳这一章节既承接前面所学的物质能量代谢内容又为之后的运动机能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该章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文选择该章节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梳理,界定了相关的概念,指出了项目驱动式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生理学》课程中应用的意义;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分析目前《运动生理学》课程在体育教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尚待完善的方面并对项目驱动式教学在《运动生理学》课程“运动性疲劳”章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通过教学实验法,以项目驱动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详细设计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具体教学步骤,主要包括:项目准备、项目提出、学习情境构建、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以及成绩评定。本研究以运动性疲劳这一章节为教学实验章节,构建以项目为主线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案,进行该教学模式在《运动生理学》课程“运动性疲劳”章节中的应用研究。研究结果:(1)根据教师的访谈结果得知,学生对于《运动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缺少量化的指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2)根据《运动生理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得知:在课堂活动的评价方面,学生希望老师改进授课风格、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班级的学习氛围不仅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而且知识情境的构建也同样重要;学生渴望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认为《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与运动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一般,学生在上课时感觉内容抽象、难理解;教师授课质量的提高可以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在课堂表现情况方面,可以从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手段督促学生尽早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入手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大部分学生存在上课时走神的现象;缺乏学习动力、老师的教学方式、课程的难易程度是造成学生上课走神的重要原因。在课堂的小组合作探究情况方面,参与过课堂小组合作的学生普遍肯定了小组合作对于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在未参与小组合作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希望在《运动生理学》课程中安排小组合作。(3)根据教学实践研究中学生自主学习量表得知: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后学生的学习动机、计划和实施、自我管理、人际沟通这四个维度和总分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的评价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人际沟通这两个维度均存在差异(P<0.05),在学习动机和总分这两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计划和实施这个维度不存在差异(P≥0.05)。(4)根据学生对教学法的主观满意度调查问卷得知:实验组在学习的总体满意度、教学方法、理论学习、团队意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人际关系、学习效果满意度方面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理论学习满意度不存在差异(P≥0.05),其余八项指标满意度均存在差异(P<0.05)。(5)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研究结论:(1)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运动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的训练与培养;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待进一步丰富。(2)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运动生理学》课程运动性疲劳这一章节当中的应用提高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和人际沟通能力。(3)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项目驱动式教学的主观满意度较高,积极地评价了该教学方法在《运动生理学》中运动性疲劳这一章节的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拓宽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思考深度与广度,培养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