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不同视角观察同一场景时,眼睛看到的视像会有显著的差别。关于从某一视角学习到的场景知识能否迁移到新视角,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空间记忆不能迁移到新视角;另一种观点主张空间记忆可以迁移到新视角。该争论的本质是,场景的记忆痕迹是学习视角的视觉图像,还是场景中的空间关系。基于外显记忆任务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任务下这两种空间表征都可以被个体利用。然而,对于内隐记忆空间表征方式的研究还很有限,且已有的研究发现内隐记忆不能迁移到学习视角之外的新视角,只能以缺乏灵活性的视网膜图像进行表征。本研究通过背景提示效应范式,探讨内隐空间记忆的编码过程能否整合空间参照系的信息,从而习得场景中物体空间关系的高级表征。系统地操纵了二维旋转和三维旋转、场景内部与环境空间参照信息、视角变化方式等变量,通过三个研究共7项实验展开对该问题的探讨。研究一目的是探讨在提供不同水平空间参照信息的条件下,背景提示效应能否迁移到二维场景旋转后的新视角。使用二维人工材料组成搜索场景,设置了内部(字母方向)与环境(视觉边框)空间参照信息同时存在、只存在内部或环境空间参照信息的三种参照信息水平。实验1a在场景中提供了内部和环境两种空间参照信息,选取48名被试分为3组,分别在测试阶段经历0度、45度、60度的场景旋转,结果发现三组被试在学习阶段习得的背景提示效应都能迁移到新视角。实验1b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使用与实验1a中45度组相同的实验程序,结果发现场景旋转前后的眼跳次数、扫描模式比等眼动指标模式一致。实验2仅提供内部空间参照信息,选取32名被试分为2组,分别在测试阶段经历了真转、假转的实验条件,结果发现真转组的背景提示效应完全消失了。实验3仅提供环境空间参照线索,其他设置与实验2相同,结果发现真转组的背景提示效应得到了很大衰减。以上三个实验的结果共同说明,二维场景中的背景提示效应能够迁移到新异视角,提供充分的空间参照信息是效应迁移的必要条件。研究二的目的是探讨如果视角变化是由观察者移动带来的,内隐记忆能否自动地迁移到新异视角。将与研究一相同的场景材料投影到地面上,探讨场景旋转和观察者移动对背景提示效应视角迁移的影响。实验4在场景中提供了内部空间参照线索,选取64名被试分为4组,分别在测试阶段通过观察者不移动场景不旋转(O0So)、观察者移动场景不旋转(O+So)、观察者不移动场景旋转(O0S+)、观察者移动且场景旋转(O+S+)四种方式得到与学习阶段相同或不同的视觉图像,结果发现虽然被试看到的视觉图像都不同于学习阶段,但O+S0组的背景提示效应得到了保持,而O0S+组却消失了。实验5去除了场景中所有的空间参照信息,其他与实验4相同,结果发现在测试阶段O+S0组和O0S+组的背景提示效应都消失了。以上两个实验的结果共同说明,身体移动带来的信息能够使背景提示效应迁移到新异视角;同时,提供空间参照信息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研究三的目的是探讨在视觉信息变化更复杂的三维场景中背景提示效应能否迁移到新视角。采用三维真实场景组成搜索场景,并排除了真实场景中的语义信息,探讨场景旋转和观察者移动对三维场景中背景提示效应视角迁移的影响。实验6在场景中提供了内部空间参照信息,选取32名被试分为2组,分别在测试阶段经历0度和45度的场景旋转,结果发现45度组的效应在测试阶段显著衰减。实验7选取64名被试,使用与实验6相同的材料、与实验4相同的范式,结果发现O+S0组的背景提示效应得到了保持,O0S+组的效应消失。以上2个实验的结果共同说明,在空间信息变化更为复杂的三维场景旋转中,背景提示效应也能依靠空间参照信息和观察者移动带来的信息实现空间更新。在本论文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在二维和三维场景中,背景提示效应都可以迁移到场景旋转后的新视角。说明除了视网膜图像,背景提示效应的编码过程中也能加工空间关系的信息。2.背景提示效应的视角迁移需要借助空间参照信息来实现。不同类型的空间参照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3.观察者自身移动带来的空间信息也能使背景提示效应迁移到新视角,即出现了空间更新效应。这一过程也必须在空间参照信息的帮助下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