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逐步实现了新增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仍供过于求,而且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导致劳动力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劳动力价格存在一定的扭曲。劳动力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劳动力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和通货膨胀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两个方面,其中劳动力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又包括成本推进型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压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物价水平(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劳动力价格(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基本上一直处于增长趋势,论文主要对具有高度协同性的两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压力的角度看,我国城镇职工实际工资增幅明显超过二三产业纯劳动生产率(只含有劳动投入贡献的产出价值与对应于全部产出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之比)增幅,导致新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上升,因此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压力而且更有可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后半段1994年~2010年发生,其内在原因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工资增长机制上存在着结构性差异。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压力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引致投资需求随着城镇职工工资上升而不断增加,但是在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升的同时收入产值比(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与全体居民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却不断下降,说明城镇居民消费、引致投资需求在城镇总供给中的比重下降,因此劳动力价格上升并未造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压力。另外,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城镇职工名义工资有着直接、显著的影响,而且统计范围内城镇就业人口部门结构的变化也造成了城镇职工名义工资明显上升。 在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做出结构化研究的基础上,论文还对劳动力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直接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且开展两种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得出我国尚未形成“工资—价格”螺旋,但是随着劳动人口“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未来应当进一步改革劳动力价格形成机制,以防止劳动力价格的普遍性上升产生通货膨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