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汽车排放的尾气对人类健康和人们生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再综合能源问题的考虑,具有零排放、零污染的电动汽车重新被重视起来,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各大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也制定了发展电动汽车的长远规划,调动了社会上各种力量参与电动汽车的研制。然而,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远远小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这一不足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迅速推广。增加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在电动汽车上使用再生制动系统来回收制动能量。目前,如何分配摩擦制动和再生制动之间的关系,协调控制二者的分配比例,已经成为了再生制动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论文在查阅大量有关电动汽车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简述了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分析了制约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的各方面因素。并在建立电动汽车整个系统的能量平衡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的主要因素和可行的解决方案。之后在建立了整车系统及各部件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电动汽车再生制动常见的五种控制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各种控制策略中的制动电流、制动功率、能量回馈效率和电池充电电流,比较五种控制模式的安全性(制动时间、制动距离)和回馈能量的多少,确定最大回馈功率控制模式和恒定制动电流控制模式是比较好的选择。 本文还说明了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必须与传统的摩擦制动配合工作方能实现安全有效的减速制动的原因,并提出了固定分配和动态分配再生制动和机械制动比例关系两种方案,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得出动态分配两者间的比例关系能够更多的回收制动能量的结论。 论文最后从ADVISOR中提取Honda Insight 2000模型的数据,在ECE循环规定的工况下进行了仿真试验,计算了在ECE循环工况中的制动减速过程中制动功率、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变化情况,并证实了在动态分配再生制动和机械制动比例关系时,保证电池和系统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回收最多的制动能量并能增加续驶里程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