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行以来已经有二十多年。但在近几年明显感受到利率市场化的脚步已经加快了。2013年7月20日开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管制已经开始全部放开,各家银行的贷款定价开始有所差异。2015年5月10日,人民银行再次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也由此开始扩大至1.5倍。利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放开,虽然目前还有存款的上限和贷款的下限,但定价幅度已经有所差异。各家金融机构对存贷款的利率都各不相同,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定价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决定权。而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窄,所以大力发展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收入成为了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定期或者国债已经无法满足普通的投资者,他们寻求更高的收益,更灵活的投资标的,而投资周期更短,收益率稳定且远高于普通定存的银行理财产品正好符合了这个需求。2016年末实际存量规模29.1万亿,同比增速24%。发行规模和数量继续不断增加,使得个人理财产品在个人投资者中的资产配置比重不断增加。本文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根据其投资期限、投资风险、投资标的物等进行分类,并从宏观经济基本面、金融市场因素、政策与监管因素、消费者心理预期、投资期限和投资结构、以及发行银行七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再通过实证的方法,构建模型,选取数据,分析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与国民收入GDP,通货膨胀率CPI,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美元对人民汇率,M2同比增长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银行间债券7日回购利率这些具体指标的影响程度。但由于发行银行这一因素难以分别量化,故剔除该因素后,本文通过研究2015年至2016年12月两年间国内前十大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发行数据,结合之前对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建立因子模型,选取了7个影响因素的作为自变量,水平因子作为因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这些影响因素的的关系,并用数据来分析其影响程度。通过实证的检验,得出检验的结果。最后,本文提出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并根据最新发布的资管新规结合分析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