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慧明《望岩》之新历史主义解读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rg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杰出的华裔女性作家,伍慧明曾获得多项大奖。1993年,她的作品《骨》出版后不久便得到了文学批评界的高度评价。15年之后,作者出版了其第二部长篇小说《望岩》,这部小说曾获得2008年美国图书大奖。目前,国内外关于《望岩》这部作品的批评研究并没有很多。大部分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作品的主题和情节、人物形象、主人公的心理创伤或者作品的文化研究等。相比伍慧明的第一部作品《骨》而言,新出版的《望岩》在批评界和学术界暂时没有获得同样多的关注。《望岩》讲述了主人公杰克·司徒通过购买虚假身份来到美国,成为一个“契纸儿子”,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为了美国公民的故事。通过对杰克这半个多世纪移民生活的描写,伍慧明把上个世纪中期华人“契纸儿子”和“坦白运动”的惨痛历史重新推到了读者面前。该小说的历史内涵不仅为新历史主义理论分析该作品提供了现实依据,同时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当年那段大多数美裔华人都不愿触碰的历史。新历史主义“挑战了历史和文学的界限,打破历史与文学的传统二元对立模式”。该理论强调历史与文本具有互文性,因此,本文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角度解读美国华裔文学作品《望岩》,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个更加全面、宽阔的视角,加深读者对这部小说的理解,进一步实践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首先,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小人物悲惨故事的分析,在争取小人物的权利的同时折射出被大历史掩盖的边缘个体的生存状态。呼应了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观点--历史是关于普通群众的历史。其次,探讨“历史的文本性”在《望岩》中的体现。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是存在在文本中、存在在不同的记录中的。任何一部单一的历史文本都无法客观、全面地覆盖历史真相,因此本论文分别对《望岩》中关于历史事件的记录,以及部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对同样历史事件的记载这两个方向进行平行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并探索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再次,探讨“文本的历史性”在《望岩》中的体现。本论文将主要关注伍慧明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作者在成长时期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文化状况等对作品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这部作品也在社会以及历史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能动作用。通过从新历史主义观点解读作品,本文希望找寻作品中的深层含义。首先,从新历史主义解读类似的华裔作品,有助于美国华裔后代了解那些与官方记载不同,或者被扭曲甚至是被遗忘的第一代美国华裔移民血汗史,同时有助于帮助这些华裔后代们增强历史意识。另外,这部作品也是人们探索历史的一种方式,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很多中国的文化,从而更好的了解中国。最后,作者希望这篇论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文本与历史、文本与个人的关系,在新历史主义观点下展开对这部作品的解读。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