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替传译是口译工作的重要分类。交替传译工作中,有效的笔记对于译者短期记忆的延长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如何让笔记更大程度地为交传服务,一直是交替传译研究者致力于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新手译员来讲,也许从未或很少经历专业的口译笔记训练,在交替传译笔记方面,会出现一些影响译文质量的问题。相对于英语而言,汉语的特点是句式较分散,且显性逻辑较少。在很多场合中,汉语源语常会出现逻辑关系不明显的情况,需要译员对源语信息充分理解并进行整合后才能译成目的语,而将整合后的信息体现在笔记中,能够帮助译者顺利地产出译文。因此,汉英交替传译的笔记对于译员的翻译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引起新手译员对于汉英交替传译笔记问题的重视,探究汉英交替传译笔记与译文质量的关系,并为今后的交替传译笔记的研究与教学提供借鉴,笔者以认知负荷模型为理论依据,将陕西师范大学2016级和2017级共23名翻译硕士口译专业的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汉英交替传译笔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基于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给出建设性的应对策略。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调查对象在汉英交传笔记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笔记层次不明,缺乏重点;第二,笔记未被整合;第三,译员不善用笔记符号。本文是一篇口译研究论文。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第一,借助一款在微信上运行的第三方在线服务功能,设计题为关于汉英交替传译笔记的调查问卷,并将调查结果作为研究依据。第二,通过网络资源,选取一段4分半左右的汉英交替传译音频材料,以现场模拟测试的方式进行交传实验,并对被测对象的口译表现现场录音并收集原始笔记。之后,对收集到的问卷、录音和笔记进行数据分析,做实证研究。同时,结合前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论文第一章是对本研究论文相关内容的简单介绍,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以及整篇论文的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交替传译笔记相关问题研究成果的整合综述,以及对前人研究局限的分析。第三章是对论文理论框架的梳理,包括对研究概念的介绍,认知负荷模型的详细概述以及本研究的分析框架。第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详细介绍对陕西师范大学2016、2017级口译专业研究生汉英交传笔记问题的实证研究,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方法以及数据分析,以此分析汉英交传笔记与译文质量之间的关系。第五章是整篇论文的结论,包括对此次实证研究的总结以及对研究中所发现的汉英交传笔记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建设性的应对策略。